[发明专利]一种减振管桩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9182.9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亚东;田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张东浩 |
地址: | 30038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 打孔管 减振管 施工 齿形筒 内壁筒 外壁筒 打孔 隔振 土体 压入 隔振效果 工程效率 土方开挖 预先组装 压入法 夹层 放入 静力 压孔 取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管桩及其施工方法,减振管桩包括减振打孔管和减振桩;减振桩包括外壁筒、齿形筒和内壁筒,齿形筒安装在外壁筒和内壁筒之间,减振打孔管压入土体进行打孔,用于减振桩的安装。施工时,采用静力压入法把减振打孔管压入土体进行打孔后取出,将预先组装好的减振桩放入打孔管留下的压孔内,完成安装。本发明的减振管桩采用夹层隔振,极大提高隔振效果,同时设有隔振打孔管,免去开土方开挖,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工期,施工方便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由于车辆和轨道以及路基不平顺造成振动,通过基床向沿线周边地基传播,进而严重影响周围建筑长期使用以及居民正常生活,同时对精密仪器的测量工作带来巨大偏差。由于振动带来的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国际上已经将其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
在控制轨道交通路基减隔振措施中,主要是充控制振源和振波传播路径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在既有线路过程中,很难实现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实施该措施,因此这一措施只能在即修轨道交通线路中应用。在现有轨道运输线路中,设置屏障阻碍振波传播途径,成了决减隔振过程中最优措施。
目前,众多学者提出了轨道交通线路开挖空沟是最行之有效的隔振措施,通过研究发现,空沟宽度对减隔振效果影响甚少,但深度对减隔振效果十分明显,但同时容易出现空沟容易倒塌,耐久性差,且很难保证工程长期稳定性。一般不会采用此方法进行隔振。
为了获得期望的隔振效果,学者们提出采用空沟改为填充沟,填充沟中加入混凝土桩或者泡面塑料材料,方式提高隔振效果。但这种方式具有开挖和填充造成施工周期时间长,造价成本高,施工难等缺点;或者填充沟填充单独的隔振板桩厚度较薄,造成隔振效果差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施工容易,隔振效果好的隔振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管桩。本发明的减振管桩采用夹层隔振,极大提高隔振效果,同时设有隔振打孔管,免去开土方开挖,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工期,施工方便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管桩,包括减振打孔管和减振桩;所述减振桩包括外壁筒、齿形筒和内壁筒,所述齿形筒安装在外壁筒和内壁筒之间,所述,减振桩依次按照顺序在现场拼装,所述减振打孔管压入土体进行打孔,用于后续将拼装好的减振桩进行安置。其中外壁筒和内壁筒以及齿形筒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保证减振管桩结构稳定性,反正减振层空沟塌落;同时,由于夹心材料对减振效果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外壁筒、内壁筒、上下套筒帽都具有防止土体以及其他杂质进入夹层,影响减振效果。
外壁筒和内壁筒材料均可以采用薄皮钢板材料,也可以说采用薄皮亚克力材质,后者具有防腐效果。
上下套筒帽厚度不易太厚,使用亚克力材料。防止腐蚀。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桩还包括上套筒帽和下套筒帽,所述上套筒帽和下套筒帽分别安装在外壁筒、齿形筒和内壁筒的上方和下方。上、下套筒帽起到连接固定内壁筒、外壁筒和齿形筒的作用,同时起到稳定减振沟体结构作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打孔管的下部所述减振打孔管的下部整体为空心圆台状,且圆台侧壁呈楔形设置,即越往下,圆台侧壁的厚度越薄。圆台状减振打孔管底部的设计在静压施工时有利于提前下穿土层。该刚性圆形套筒长度为30cm一根,可以拼接,如粘结等。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壁筒、齿形筒和内壁筒三者的高度一致。所述内壁筒直径次于外壁筒直径,且保证二者直径差不超过6cm,并中间放入齿形筒。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筒帽的帽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外壁筒、齿形筒和内壁筒的侧壁共同设于所述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9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