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DNA纳米管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0807.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接贵芬;葛君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26;G01N27/30;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dna 纳米 电化学 发光 生物 传感器 及其 制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DNA纳米管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在甲基化酶和黄曲霉素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利用DNA纳米管放大信号技术,设计了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通过“on-off”检测模式,实现了对甲基化酶和黄曲霉素的灵敏分析;目标甲基化酶引发了发夹DNA的甲基化和剪切反应,将Ru(phen)32+标记的纳米管组装到电极上,实现了甲基化酶的电化学发光检测;进一步利用纳米管上的适体结合目标黄曲霉素,纳米管结构破坏释放出信号探针,对黄曲霉素进行ECL检测;
具体如下:
步骤1.DNA纳米管-Ru(phen)32+探针的制备:三种DNA单链S1,S2和S3溶于TE缓冲溶液中,从95℃到室温进行退火反应,组装DNA纳米管;取50μL纳米管溶液与100μL、2mM的Ru(phen)32+在37℃下温育7小时;
步骤2.ECL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目标检测:将金电极用α-Al2O3粉磨光,用纯水冲洗并用氮气吹干,在0.5M H2SO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扫描,得到完整的循环伏安峰,冲洗干净;取20μL金胶滴加在电极表面,自然晾干;将10μL、1.0μM的发夹DNA滴在电极表面室温过夜,然后用1mM MCH反应1小时;接着将不同浓度的甲基化酶、剪切酶以及DNA纳米管-Ru(phen)32+信号探针顺序滴在电极表面反应2小时;再将不同浓度的黄曲霉素滴到电极表面,37℃下反应3小时;然后用PBS溶液冲洗电极;在200mM,pH 7.4含有20mM TPA的缓冲溶液中进行ECL信号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8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