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道构建方法及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0945.1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0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冯奇;庞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道 构建 方法 通信 设备 | ||
1.一种信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信道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信道在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所述第一信道由一条或多条物理子径构成,所述各个子载波为所述第一信道的带宽下的子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和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矩阵,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到达角度和所述各个子载波的波长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用于对所述物理子径的到达角度进行补偿,所述互易量包括以下参数值中的任一项或多项:到达角度、幅度、初相、发射角度、传播路程;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构建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二信道;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信道为上行信道,所述第二信道为下行信道;如果所述第一信道为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信道为上行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和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矩阵,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分别对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进行傅里叶逆变换,以得到所述各个子载波上的到达角度谱;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子载波上的到达角度谱、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对应的对角矩阵和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相量,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
其中,所述对角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相位变化值,所述相量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幅度和初相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构建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二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确定所述第二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所述第二信道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矩阵、所述第二信道的物理子径对应的对角矩阵和所述第二信道的物理子径的相量;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所述第二信道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矩阵、所述第二信道的物理子径对应的对角矩阵和所述第二信道的物理子径的相量,确定所述第二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构建所述第二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在的系统为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所述互易量包括到达角度、幅度、初相和传播路程。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在的系统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和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矩阵,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的频率响应、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各个子载波频率的等比叠加响应、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Dirichlet核和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矩阵,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的互易量;
其中,所述等比叠加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物理子径上的第二通信设备多天线间的相位差,所述互易量包括到达角度、幅度、初相、发射角度和传播路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9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屏蔽膜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太阳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