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施工用移动式再生沥青混合料冷搅拌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0976.7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4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麻海峰;阚树奎;杜文亮;郭立哲;李丹;耿高阳;梁彦波;杨海林;崔学司;范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麻海峰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 |
代理公司: | 11489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鄢亚东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装置 筛分装置 再生沥青混合料 冷搅拌设备 承载平台 大小可调 运载平台 栅格间隙 出料口 加热部 搅拌部 移动式 再生环 壳体 筛网 设备技术领域 设备使用量 路桥施工 设备功能 送料装置 物料流向 物料输送 支撑滚轮 导向板 入料口 再生料 骨料 施工 公路 运载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施工用移动式再生沥青混合料冷搅拌设备及方法,属于路桥施工设备技术领域,设备包括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设有筛分装置、搅拌装置和用于将筛分出的物料输送至搅拌装置内的送料装置,筛分装置内设有栅格间隙大小可调的筛网,筛分装置的出料口处设有改变物料流向的导向板;搅拌装置包括壳体、加热部、再生环、搅拌部,壳体下方设有支撑滚轮,加热部、再生环和搅拌部分别设置在搅拌装置的入料口、中部和出料口。本发明为了实现设备功能的高度集中,采用栅格间隙大小可调的筛网分别作为筛分骨料和再生料的工具,从而减少了设备使用量,降低了运载平台的体量要求,以实现利用运载平台进行运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桥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施工用移动式再生沥青混合料冷搅拌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7.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或31.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工程上最常用的沥青混合料有两类:其一是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规定级配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小于10%的混合料,简称沥青混凝土;其二是沥青碎石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拌和、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在10%以上的混合料,简称沥青碎石混合料。目前,中国公路普遍面临翻修,大量旧路面被清理之后将会产生大量碎石和沥青废料,如何将这些碎石和沥青废料重新加入到新修筑的公路中,实现循环利用,是新时期环保的要求,也是降低翻修成本的重要发展方向。
经检索,有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方法的专利,该专利的申请号为2012101540883,公开日为2014年6月18日,其公开的方法包括:再生回收料冷态下进行一次粉碎;再生回收料通过再生环进入干燥筒内与新骨料加热软化;再生回收料与新骨料混合后的再生回收沥青混合料进入连续式双轴搅拌锅搅拌摩擦,再生回收料二次粉碎;再生回收沥青混合料从连续式双轴搅拌锅的出料口流出,进入骨料提升机的进料口,由骨料提升机送入振筛进行筛分。但是该发明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筛分操作位于骨料和沥青的混合料形成之后,此时骨料上粘附有沥青,沥青往往会粘附在筛网上,导致筛分工作难以进行,需要不时地进行清洁,且清洁的难度很大,导致筛分效果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第二,该技术方案针对的是厂拌设备,由于整个技术方案的实现所需要的设备量较大,不适宜移动运载工具装载使用,因此搅拌灵活性受到限制。
为了更好地解决骨料与再生料混合搅拌过程中,冷料在移动运载平台上的充分搅拌及顺畅筛分的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设备布局合理,加工流程科学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冷搅拌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沥青再生料混合搅拌设备体积庞大,不易放置在移动平台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施工用移动式再生沥青混合料冷搅拌设备及方法,采用高度集成化的功能布局,配合先筛分再混合的流程步骤,将再生料与骨料在移动平台上进行混合,实现了移动式高效混合的目的,且避免了筛网被堵塞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麻海峰,未经麻海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