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及其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1608.4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9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周作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铭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1/03;C22C21/02;B22D11/00;C22C1/06;C22F1/0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11352 | 代理人: | 李佳铭;王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及其 铸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及其铸造方法。本发明中,先利用向熔融的铝液中添加纯硅获得铝合金硅锭,再将制得的硅锭作为中间合金,添加到熔融的铝液中获得铝合金铸锭。本发明还增加了对纯硅的净化处理,均匀化工序,不仅减少了铝液中杂质含量,而且由于铝合金硅锭属于中间合金,熔点低,调整成分时Si元素扩散更加均匀,极大的消除了Si元素偏析,获得的铸锭更加成分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及其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其中,6系铝合金又称“铝镁硅合金”,是热处理型的耐腐蚀性铝合金,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较高,均匀性较好,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通的产品,在工程应用尤为重要,主要用于挤压型材。
在6系铝合金产品中,铝型材外壳是通常是在铝合金型材上加工出的外壳,灵活性高,且可以任意切剖。一般内部都有电路板卡槽,只要把电路板直接插入即可,无须再行固定,便捷性是其他种类的外壳无法比拟的。这种6系铝合金的外壳通常由铝合金圆铸锭一次压铸成型。
现有的常规6系铝合金外壳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都涉及对铝合金型材的表面进行相应的化学处理,然后抛光处理;其中磨砂的表面效果还需要进行喷砂处理;在此之后,为保证铝合金稳定,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还必须要进行阳极腐蚀处理,通过阳极腐蚀使表面被氧化,形成致密、坚硬的氧化膜,更加耐磨且不易沾污。这一过程,要求在最初的铝合金铸锭生产过程中,Si,Mg比例合理,杂质含量低,并且其中的添加元素,尤其是硅元素的分布要均匀,从而在阳极腐蚀过程中不出现黑丝黑线,得到表面色泽均匀的产品。
另一方面,在6系铝合金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向熔化后的铝液中添加硅元素。目前,添加硅元素的方式主要是纯硅(441等级,含硅90%)或速熔硅。由于纯硅元素熔点高(1414℃),不易在铝液中扩散,在铝液中难以混合均匀,导致元素偏析;而且,直接使用纯硅或速溶硅,由于其杂质含量高,会导致铝液中的杂质含量升高,为后续的成分调整增加麻烦;并且,直接添加纯硅或速溶硅,铝液中容易产生Mg2Si及Al10Mn2Si等副产物,导致固溶析出和元素偏析。这样生产出来的铝合金铸锭,经过后续加工制成型材,在阳极腐蚀之后,会在铝合金型材表面产生黑丝黑线,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报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及其铸造方法。本发明中,先利用向熔融的铝液中添加纯硅获得铝合金硅锭,再将制得的硅锭作为中间合金,添加到熔融的铝液中获得铝合金铸锭。本发明还增加了对纯硅的净化处理,均匀化工序,不仅减少了铝液中杂质含量,而且由于铝合金硅锭属于中间合金,熔点低,调整成分时Si元素扩散更加均匀,极大的消除了Si元素偏析,获得的铸锭更加成分均匀。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及其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铝合金硅锭:将纯硅加入到熔化的第一铝合金原料中熔炼,经过铸造制得所述铝合金硅锭;
(2)熔化:将第二铝合金原料加入到熔炼炉的上炉中进行熔化,得到铝液;
(3)精炼:加入精炼剂,对熔炼炉的上炉中的液体进行精炼,去除铝液中的杂质;
(4)转炉:将铝液由上炉转移到下炉;
(5)成分分析:分析下炉中铝液的化学成分;
(6)成分调整:根据步骤(5)中的成分分析结果,与预设的铝合金中各元素的含量相比较,计算获得各种元素的差量,并补足不足量的元素;其中,根据硅元素的差量,称取步骤(1)所得的铝合金硅锭,加入下炉中补足硅元素;
(7)净化铝液:对获得的铝液进行在线除气除渣和过滤处理;
(8)铸造:采用热顶工艺铸造获得所需铝合金铸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铭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铭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6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