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标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1631.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9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罡;陆杰;吴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信息 存储介质 电子装置 目标图像 信息录入 物流 高速扫描仪 处理方式 管理平台 获取目标 目标对象 人力成本 准确率 上传 扫描 图像 消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目标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包括:获取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是通过高速扫描仪对目标对象进行扫描得到的;确定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目标信息;将所述目标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物流签收单的处理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效率低,且容易产生信息录入错误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信息录入准确率,加快物流签收单的处理速度,减少人力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目标信息的处理方法、装 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物流签收单一般是五联复写形式,其中最后一联在完成配送后, 需要返回物流公司进行签收确认并归档留存,确保每一单货物都被客户签 收。
现有技术中,对物流签收单处理是通过人工录入或者扫码枪扫描的方 式。归档操作人员在TMS系统工中,手工录入物流签收单的单据编号, 系统根据录入的单据编号进行匹配,确认该单据已配送成功。手工录入单 据编号工作量大,长时间多次输入单号会造成视觉疲劳和输入错误,准确 率低,效率低。归档操作人员利用扫码枪扫描物流签收单上的条形码,识 别条码后,TMS系统匹配签收单据,确认该单据已配送成功。人工扫描 签收单效率低,工作量大,长时间重复操作时,容易发生漏扫和重扫等问 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物流签收单的处理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效率 低,且容易产生信息录入错误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 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物流签收单的处理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 力,效率低,且容易产生信息录入错误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是通过高速扫描仪对目标对象进行扫 描得到的;确定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目标信息;将所述目标信息上传至管理 平台。
可选地,确定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目标信息,包括:通过光学字符识别 OCR识别所述目标图像中的条码信息、单据编号和签收信息,并将识别 出的所述条码信息、所述单据编号和所述签收信息作为所述目标信息。
可选地,在获取所述目标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开启所述高速扫描仪,所述高速扫描仪具备 自动扫描预定数量的图像的功能。
可选地,在获取所述目标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处理指令; 在所述处理指令的指示下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 以下至少之一:预览所述目标图像、放大或缩小所述目标图像、按照预设 的角度旋转所述目标图像。
可选地,将所述目标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发 送确认信息至目标用户设备,以通知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确认所述管理平台 对所述目标信息的处理结果。
可选地,所述管理平台包括:物流云管理平台TMS。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信息的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是通过高速扫描 仪对目标对象进行扫描得到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目 标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确定模块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目标 图像中的目标信息: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识别所述目标图像中的条码 信息、单据编号和签收信息,并将识别出的所述条码信息、所述单据编号 和所述签收信息作为所述目标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 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 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