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及其在促生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2120.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梅霞;朱育菁;陈峥;史怀;刘波;许炼;肖荣凤;邓文琼;李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G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黄以琳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氮 芽孢 杆菌 及其 促生上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及其在促生上的应用,该菌株为暹罗芽孢杆菌FJAT‑47169,学名为Bacillus siamensis FJAT‑47169,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6250。本发明的芽孢杆菌既能解磷又能固氮,可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还可以明显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使其根系发达,增强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供磷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中95%的磷为无效形式,植物难以直接吸收与利用,导致了全国74%的耕地土壤存在缺磷的现象。
在作物-微生物互作体系中,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定殖于作物的根际土壤,能有效分解土壤中难溶及被固定的元素(磷、钾等),促进作物对肥料和土壤中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增产以及抗病等。因此,筛选研制高效促生功能的微生物肥料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土壤潜在元素资源,对改善土壤磷钾等元素短缺、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促生解磷固氮的菌株,解决土壤中磷钾等元素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芽孢杆菌为暹罗芽孢杆菌FJAT-47169,学名为Bacillus siamensis FJAT-47169,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6250,保藏日期为2018年8月13日,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芽孢杆菌FJAT-47169的菌落形态为:圆形,淡黄色,不透明,边缘整齐,突起,湿润的小菌落。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在降解难溶性磷酸盐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在促进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具体方法为:将所述的芽孢杆菌发酵液配制成浓度为1×105-3×105cfu/mL的菌悬液,浸种2-3天,将其置于25-30℃,光照16-20h/天。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在促进植物幼苗生长中的应用。具体方法为:将所述的芽孢杆菌发酵液配制成浓度为0.8×106-1.2×106cfu/mL的菌悬液;将植物幼苗于室内种植在种植基质中6-8天后,采用菌悬液灌根处理,每5-7天灌根一次。植物生长期间每2-3天浇水一次,每10-14天浇植物营养液(如霍格兰液)一次,以补充植物生长中所需的营养元素。菌悬液、水、植物营养液交替使用。
其中,所述的种植基质的组分包括N、P、K、有机质,N、P、K质量百分数不少于3%,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数不少于45%,基质的pH值5.5-6.5。所述的种植基质包括蔬菜种植基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在植物固氮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解磷固氮的芽孢杆菌在制备解磷固氮复合菌剂中的应用。
一种植物促生菌剂,包括所述的芽孢杆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芽孢杆菌能有效降解无机磷,促进难溶的磷酸盐释放出磷,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从而可明显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使其根系发达,增强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2)本发明的芽孢杆菌能提高植物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生根发芽,可以有效缩短植物生长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2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