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胃息肉胃镜套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2775.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0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杨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美芳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3205;A61B17/12;A61M31/00;A61B1/273;A61B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息肉 胃镜 套扎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胃息肉胃镜套扎器,属于消化内科技术领域,包括伸缩软管、设置在伸缩软管内的注射装置、内窥镜装置、息肉套扎装置以及套扎控制装置,所述套扎控制装置包括定位驱动部件和起到程序化的控制定位驱动部件作业的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定位驱动部件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一次由患者体外进入体内就能完成胃部的环境进行观察和套扎作业,使的手术步骤变得简洁,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提高了手术的成功概率,通过息肉套扎装置对息肉与胃粘膜层的部位进行套扎作业,当息肉脱落后,胃粘膜层就会与胃酸直接接触,避免了胃酸与胃壁内层组织接触,造成创面溃疡的现象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化内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胃息肉胃镜套扎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胃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内镜套扎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内镜套扎的作用原理为使用套扎器将息肉部位套扎住,使细胞不能正常生长,直到坏死脱落形成创面,待创面愈合后形成新的胃壁。内镜套扎治疗操作方便快捷,创面小,病人可接受程度高。但是,胃壁只有最内层的粘膜层能够抵御胃酸,在一些息肉中不只是粘膜层凸出到息肉凸起中,在此种情况下套扎创面会裸露出粘膜下层,已形成溃疡愈合困难,甚至有胃穿孔的风险,对医患造成较大困扰。
由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能够降低粘膜层以外的胃壁被套扎的胃息肉胃镜套扎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息肉胃镜套扎器,一方面,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胃息肉套扎不准确和步骤繁琐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胃息肉与胃壁分离程度不够则可能导致非粘膜层被套扎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胃息肉胃镜套扎器,包括伸缩软管、设置在伸缩软管内的注射装置、内窥镜装置、息肉套扎装置以及套扎控制装置,所述伸缩软管的一端与套扎控制装置的安装端连接,所述套扎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注射装置、内窥镜装置和息肉套扎装置在伸缩软管内进行位置调整的定位驱动部件和起到程序化的控制定位驱动部件作业的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定位驱动部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息肉套扎装置包括套扎长管、安装在套扎长管端口处的套扎递进部件、用于驱动套扎递进部件沿着套扎长管的延伸方向移动的传动部件和安装在套扎长管内的用于对待套扎的息肉进行固定位置的息肉夹持部件,所述传动部件与控制手柄电性连接,所述套扎长管的端口处呈锥形结构,所述套扎递进部件包括套设在套扎长管端口处的递进布和两根牵引绳,每根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递进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传动部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息肉夹持部件包括息肉固定夹、微型夹持电缸和夹持推送板,所述夹持推送板设置在套扎长管内,所述夹持推送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套扎长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微型夹持电缸设置在夹持推送板上,所述息肉固定夹安装在微型夹持电缸的输出端处。
进一步,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承载长管、滑动承载板、定位注射器和注射驱动部件,所述注射承载长管内设有供滑动承载板滑动的滑动槽,所述定位注射器沿着垂直于滑动承载板的延伸方向卡设在滑动承载板上,所述滑动承载板和定位注射器均与注射驱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注射驱动部件与控制手柄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承载长管、内窥镜头和角度调节器,所述内窥镜承载长管呈中空结构,所述内窥镜头设置在内窥镜承载长管的端口处,所述角度调节器设置在内窥镜头的背部,所述角度调节器与控制手柄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伸缩软管呈贯穿状,所述定位驱动部件包括沿着伸缩软管的延伸方向至端口处向端尾处依次设置的初次限位盘、二次限位盘和位置驱动组件,所述初次限位盘和二次限位盘的结构均相同,所述初次限位盘上设有呈品字形结构的贯穿槽,所述套扎长管、注射承载长管和内窥镜承载长管均与位置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位置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螺接盘、驱动传动部和三个围绕着旋转螺接盘的轴线均匀分布的套接块,所述旋转螺接盘的侧壁上设有呈螺旋状态的卡接槽,每个所述套接块均与卡接槽卡接配合,每个所述套接块在驱动传动部的驱动下能够沿着旋转螺接盘的径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美芳,未经杨美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2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