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酰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2905.0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玲;杨博;赵耀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377 | 分类号: | A61K31/5377;A61P19/06;A61P19/02;A61P13/12;A61P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酰胺类化合物 溶剂合物 可接受 高尿酸血症药物 生物技术领域 高尿酸血症 痛风药物 甲酰胺 吗啉基 苯基 恶唑 应用 治疗 预防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酰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的应用,所述酰胺类化合物为(S)‑4,5‑二氯‑氮‑{2‑氧代‑3‑[4‑(3‑氧‑4‑吗啉基)苯基]恶唑烷‑5‑基}甲基‑2‑噻吩‑甲酰胺。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药效好的预防和/或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以及由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S)-4,5-二氯-氮-{2-氧代-3-[4-(3-氧-4-吗啉基)苯基]恶唑烷-5-基}甲基-2-噻吩-甲酰胺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血尿酸超过正常值的一种疾病,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当人体长期处于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淀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人体器官和组织病变,导致痛风,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脏病变、痛风性肾结石、痛风性心脏病、痛风性高血压病等,病人出现关节痛、肾绞痛或血尿等症状。
目前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是西药为主,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众多,如胃肠道症状、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同时损害了人体健康,例如别嘌醇,别嘌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降尿酸的药物,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产生降尿酸作用,但是它带来了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应给予监测。大约5%患者不能耐受。偶有发生严重的别嘌呤醇超敏反应综合征(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syndrome,AHS)。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及采用噻嗪类利尿剂时该风险增加。相关文献证实,AHS与白细胞抗原HLA-B5801基因阳性密切相关。中国汉族人HLA-B58阳性率达6%~8%,而白人仅为2%。虽然AHS的发生率仅0.1%,但病死率高达20%。
故,开发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毒副作用较低的降尿酸的药物,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并能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S)-4,5-二氯-氮-{2-氧代-3-[4-(3-氧-4-吗啉基)苯基]恶唑烷-5-基}甲基-2-噻吩-甲酰胺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的新应用,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药效好、副作用小的预防和/或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由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酰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酰胺类化合物为(S)-4,5-二氯-氮-{2-氧代-3-[4-(3-氧-4-吗啉基)苯基]恶唑烷-5-基}甲基-2-噻吩-甲酰胺。。
(S)-4,5-二氯-氮-{2-氧代-3-[4-(3-氧-4-吗啉基)苯基]恶唑烷-5-基}甲基-2-噻吩-甲酰胺,分子式为C19H17Cl2N3O5S,分子量为470.32638。
英文别名为:(S)-4,5-dichloro-N-((2-oxo-3-(4-(3-oxomorpholino)phenyl)oxazolidin-5-yl)methyl)thiophene-2-carboxamide,CAS号为1770812-37-7,具体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2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