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压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球囊(附加球囊恒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3534.8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1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盛泰康生命科学研究(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M25/1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叉神经 半月 压迫 附加 球囊恒压 | ||
恒压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球囊,包括压迫球囊导管组件,该压迫球囊导管组件包括扩张球囊和支撑管,扩张球囊位于支撑管端部;支撑管的远端连接位于体外的附加球囊,附加球囊与对照造影剂的输入源相连;本发明的优点是附加球囊在体外可以缓冲对照显影剂的注入压力;当扩张球囊内压力变化时,会传递到体外的附加球囊,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同时提醒操作者可能出现的手术异常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压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球囊。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是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到大脑。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的运动部分从脑桥和脑桥壁交界处出脑,再并入下颌神经,一同经卵圆孔穿出颅部。三叉神经感觉部分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如图1所示,C为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半月节覆盖着硬脑膜,被包括在硬脑膜两层锁形成的三叉神经腔内。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为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的病症特点是:疼痛主要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骤发骤停,每次发作可以1-2秒到1-2分钟,表现为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疼痛发作。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微血管减压手术,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和经皮肤三叉神经半月节热凝射频术。
药物治疗方式,每个患者对于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且药物具有副作用,长期服药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象。
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方法,该手术可以长期控制疼痛,复发率较低,术后几乎不会出现面部麻木,少数患者术中需要部分切断三叉神经,会遗留永久的面部感觉障碍。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打开患者后颅窝,是开颅手术,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有经验的医师完成,同时对患者全身情况及体质有一定要求,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重不等的并发症,如面神经瘫痪、耳鸣、听力下降、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或手术效果不理想等,如果术后出血或出现脑干梗死,可能是致死性的。
经皮肤三叉神经半月节热凝射频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用温控射频对半月节进行热凝毁损。同样有较高的疼痛缓解率,较低的复发率,且术中可以定位毁损的神经分支;该方法针对下颔支、上颔支所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治疗相对较好,而对于第一支眼支所引起的疼痛因定位困难,且术后并发症严重而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在局麻下完成,术中常会有极大的疼痛不适,术后面部感觉缺失较常见。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由Mullan和Lichtor于197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并于1983年发表。这项技术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由于其他技术失败而不能控制的三叉神经痛。该手术从患侧口角2.0-2.5cm旁穿刺,通过一个鞘管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一个微球囊导入Meckle’s腔的三叉神经的半月节,然后缓慢注入对比造影剂充盈球囊,并通过扩张的微球囊对三叉神经的半月节进行压迫破坏。该手术操作简单,病人耐受好,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患者没有疼痛和不适感,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半小时内即可完成,术后疼痛缓解率可高达95%以上,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对于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可以重复手术。该手术不需开颅, 术后可以不入重症病房、无手术瘢痕;主要缺点为术后会轻度到中度半侧颜面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减弱, 但症状会随时间而部分改善。由于该手术疗效与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相近,适应症广泛,无需开颅,术后并发症不严重,恢复较快,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盛泰康生命科学研究(山东)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盛泰康生命科学研究(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3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