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水解的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3816.8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格侠;季君晖;黄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3/06 | 分类号: | C08G63/06;C08G63/16;C08G63/60;C08G6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酯 聚酯 链段 水解性 制备方法和应用 可水解 可生物降解 嵌段共聚物 无规共聚物 自然水环境 分子链段 降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水解的共聚酯,所述共聚酯的分子链段中包含有难水解性聚酯的链段及易水解性聚酯的链段,且所述共聚酯是难水解性聚酯的链段和易水解性聚酯的链段组成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该共聚酯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可生物降解,且置于自然水环境中能较快的降解。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水解的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类脂肪族的聚酯或共聚酯。不仅具有通用塑料相媲美的热、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相对于烯烃类、酰胺类高分子材料,其酯键更容易受水、氧、微生物作用发生分子链断裂,具有特殊的生物降解性能,在堆肥或者在土壤中放置数个月就能够发生微生物酶促降解,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经历20多年的发展,从第一代的羟基烷酸酯(PHAs)到第二代聚乳酸(PLA),再到第三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共聚酯(PBAT),生物降解塑料已经成功实现了商品化,其生产、改性、应用技术日趋成熟,成本逐渐降低,逼近普通塑料生产成本,目前已在诸多领域逐渐开始替代通用塑料。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禁塑令”的逐渐出台,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7年已经形成了87.9万吨的年产能。
聚酯的生物降解本质是酯键的酶促水解过程。这一过程受环境中特定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水、温度和pH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影响降解速率最关键的因素。在没有微生物作用时,聚酯只能发生自水解过程,降解速率急剧降低。因为自然水体特别是海水中环境因素与土壤和堆肥环境中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海水中温度、特定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土壤和堆肥中都显著降低,现有商品化生物降解聚酯在自然水体中常常降解缓慢,甚至难以降解。因此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在水体中,特别是海水中存在时仍然存在潜在环境污染的风险。
为了加速生物降解聚酯在水体中的降解速率,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将淀粉与生物降解聚酯共混的方法,但是因淀粉自身在水体特别是海水中降解速率受限,且淀粉填充对于共混物力学性能有极大降低,因此材料的应用受限。还有通过将易水溶的聚乙烯醇(PVA)与生物降解聚酯进行共混,尽管材料整体失重显著增加,但是PVA与树脂基体相容性差,PVA自身降解性能、共混物降解终产物生物安全性备受质疑;现有技术还包括将易水解的聚乙醇酸(或聚乙交酯,PG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酯(PLGA),聚草酸乙二醇等水体中能快速水解的聚酯与生物降解树脂基体PLA进行共混,一方面易水解部分在水中能快速降解,整体失重明显,另一方面降解形成的带羧基的中间产物,能够进一步催化难水解的PLA的生物降解过程。
然而,现有技术大都采用共混,体系复杂,相容性导致力学性能受限,需要添加相应助剂,影响生物安全性。且目前PLA体系研究较多,共混物力学强度可以但韧性不足,特别是用于膜制品时应用受限。
现有技术中介绍了TMC和1,3丙二醇进行共聚形成聚酯二元醇,然后对乙交酯和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形成含有PGA片段的嵌段共聚物。涉及PGA及PLGA合成过程,大多采用昂贵的丙交酯、乙交酯为原料进行开环聚合得到,使得材料在具体应用过程由于原料的高昂成本难以实施;现有技术中还介绍了首先合成PBA,PLGA的低分子量聚酯二元醇,然后引入扩链剂,在DMF溶液中进行扩链得到易水解的嵌段共聚物弹性体。制备过程复杂,含有非环境友好的扩链剂,高沸点DMF溶剂不易除去,产物分子量不高(低于2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可水降解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水解的共聚酯,该共聚酯可生物降解,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可用于制备可水降解的制品,且置于自然水环境中能较快的降解。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水解的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水解的共聚酯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3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