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液冷机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5108.8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1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盛成;王磊;严诺;张应帅;沙美妤;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叶洋军;郭华俊 |
地址: | 237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 冷板 机箱 左侧板 插件导轨 冷却流道 环境适应性能 内表面加工 外表面加工 安装插件 空间隔离 密封连接 散热性能 水电分离 印制背板 刚强度 进水端 前盖板 右侧板 转接板 左盖板 漏液 紧凑 灵活 拓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冷机箱,包括上冷板、下冷板、左侧板、左盖板、右侧板、前盖板、印制背板、以及转接板;所述上冷板和所述下冷板的内表面加工有插件导轨,所述上冷板和所述下冷板的外表面加工冷却流道,还包括液冷入管路和液冷出管路,所述液冷入管路、液冷出管路分别与所述上冷板和所述下冷板的冷却流道的进水端密封连接;其中,所述液冷入管路、液冷出管路均安装在左侧板外侧,所述左侧板用于将所述液冷入管路、液冷出管路与用于安装插件模块的插件导轨空间隔离。本发明结构形式灵活紧凑,提高了机载液冷机箱的刚强度、环境适应性能和散热性能,具有良好经济性和水电分离功能,降低了液冷机箱漏液风险,拓展了液冷机箱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用机载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卧式液冷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机载电子设备不断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导致其散热问题突出。有研究表明,超过55%的电子设备失效形式是由温度过高引起的。目前,大部分机载机箱均采用强迫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这种方式显然不能再满足高热密度模块,由于液体冷却较空气冷却换热效率高出100~2000倍,因此液冷对电子器件的热管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车载雷达逐渐选用液冷机箱,通过冷板式结构,主要利用液体在冷板冷却流道中的循环带走机箱内部的热量。
目前,传统的液冷机箱通常采用多块3A21、6063铝合金冷板通过真空钎焊和电子束焊形成箱体,此种方法的焊前处理复杂,操作复杂,易产生焊接缺陷。传统液冷机箱冷却流道结构形式常为蛇形串联冷却流道,该冷却流道结构冷却流道距离较长,流动阻力大,散热能力不强,其中,为了增加冷却流道的接触面积,冷却水道往往由横向和纵向并排设置多条水管连接形成,构成一个三维立体结构的冷却流道。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CN2038121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ATR液冷加固计算机机箱,该机箱公布了技术方案:机箱框架内设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为密封的管道,,可见该机箱的水循环机构中冷却流道设置在机箱内部,不能实现水循环机构与机箱内部完全分离的水电分离设计,冷却流道一旦漏液,不仅会很大几率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冷机箱,以实现液冷循环机构与机箱内部分离的水电分离效果。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冷机箱,包括上冷板、下冷板、左侧板、左盖板、右侧板、前盖板、印制背板、以及转接板;
所述上冷板和所述下冷板的内表面加工有若干用于安装插件模块的插件导轨,所述上冷板和所述下冷板的外表面上分别有切削加工成型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上侧焊接有用于密封所述冷却流道的盖板;
还包括T型的液冷入管路和T型的液冷出管路,所述液冷入管路分别与所述上冷板和所述下冷板的冷却流道的进水端密封连接,所述液冷出管路分别与所述上冷板和所述下冷板的冷却流道的出水端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液冷入管路、液冷出管路均安装在左侧板外侧,所述左侧板用于将所述液冷入管路、液冷出管路与用于安装插件模块的插件导轨空间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上安装有两个液冷接头,其中,所述液冷入管路、所述液冷出管路分别通过软管与一个所述液冷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与上冷板、下冷板的接触安装面上设有密封槽和定位销,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水道组和第二水道组,各所述水道组包括在机箱长度方向延伸的若干条水道,其中,所述第一水道组的起始端与液冷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水道组的末端与液冷出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组的末端和第二水道组的起始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中安装有微通道,且所述微通道与所述冷却流道底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5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入口蒸发器及环路热管
- 下一篇:数据中心机房新型专用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