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图书锁紧装置及书柜共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5352.4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淡立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淡立坚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享系统 锁紧装置 伸缩装置 连接环 挂钩 伸缩驱动装置 连接装置 锁定装置 锁定 端头部 连接件 开锁 书柜 人脸识别 直接操作 传统的 大数据 云平台 锁孔 识字 翻阅 幼儿 引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书锁紧装置和共享系统,锁紧装置包括连接装置、锁定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挂钩和连接环,连接环与图书连接,且连接环与挂钩相连;挂钩包括端头部、连接部和安装部,连接部设置在端头部与安装部之间;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本体,锁定本体上设置锁孔;锁定本体与连接件固定;伸缩装置包括伸缩驱动装置,连接件由伸缩驱动装置带动。共享系统还包括书柜、大数据云平台、NFC等。本发明通过伸缩装置开锁,用户不必直接操作锁紧装置,安全性高、开锁效率高;每个挂钩对应一本图书,各个图书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便于翻阅。共享系统方便用户借书,相对于传统的借书方式,引入了人脸识别,对于没有识字能力的幼儿特别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书借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图书锁紧装置及书柜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
过去借阅图书或绘本图书,靠人工来完成,后来,开始出现无人借书柜。无人借书柜书籍放在一个一个的小框内,外面有门锁上。无人借书机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完成用户注册。用户点击借书或还书,点击过程中,计算机大数据云平台将用户要选择的书所在的书柜打开,书柜打开后,用户借书或还书,完成借阅过程。在借阅中每本书籍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该书籍进行跟踪、管理。该种方式主要针对公共场所。也有另一种方式,除了用手机外,还必须用身份证。其原理大同小异。
针对特定的场所(主要是学校),目前基本采用开放式的无人借书柜。其特点是:书籍没有用小框锁定。采用将书籍用挂钩形式锁定。用户能摸到书,但书籍用挂钩挂着,用户无法取下来阅读。用户采用刷卡的方式对书籍进行借还。即每个学生办理一张卡,针对要借阅的书籍,通过刷卡的方式进行借阅。
针对学生的借阅书籍方式,采用刷卡方式借阅书籍。通过学生办理卡,然后,每次根据自己要借阅的书籍,将书籍上方的手柄搬动,把书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用卡去刷指定位置上方的读卡器,在指定位置的书籍就释放出来,这样完成借书。如果换书,将有空隙的插孔搬动到指定位置,将卡刷读卡器,空隙的插孔打开,书籍往上插入,插孔锁定书籍,完成还书。
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圆盘式的结构将书籍挂上,当学生想借阅某本书籍时,用手去转动圆盘到指定位置,然后,用卡去识别指定位置的读卡器,书就从挂钩处释放。
现有技术的缺点:
1采用刷卡式借阅模式。存在问题:A幼儿好动,容易掉卡,如卡掉了后,无法借阅绘本书籍。B如果忘记带卡,则不能借阅书籍。
2对要借阅的书,选定后,要采用手动搬动圆盘模式。(对要借阅的书籍,通过手放置在相应的手把柄上,移动手柄圆盘转动,把书籍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对书籍进行借阅。因为只有指定位置才有机构将锁定的书籍进行释放或锁定,其他位置没有机构可以实现借阅)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因为幼儿力量小,在移动手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有可能损伤到手臂。
3圆盘移动模式。因为圆盘只有一个机构将锁定的书籍进行释放或锁定,幼儿在借阅中,通过移动手柄的办法进行借阅,耽误时间。存在问题:效率低下,耽误时间,不方便。(一个圆盘上锁定30本以上的书籍,移动手柄很花费时间,如果有2人及以上准备借阅,其他人只有等待,因为只有1个机构释放书籍。)
4圆盘移动模式。因为只有1个机构锁定和释放书籍,通过人搬动手柄方式操作,机械机构卡、坏现象严重。存在问题:不能长期稳定运行。
5刷卡借阅芯片设计为一对一借阅模式。(借还通过刷卡完成闭循环的借一还模式)存在问题:不人性化。针对节假日或寒暑假,幼儿无法多借阅书籍回家阅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查看书目、使用方便图书锁紧装置及书柜共享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图书锁紧装置,包括连接装置、锁定装置和伸缩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淡立坚,未经淡立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5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