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凝胶态云爆剂存放高温阈值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5880.X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6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贾林;常海;于思龙;刘文亮;张冬梅;张林军;杜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12 | 分类号: | G01N25/12;G01N33/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蒋忠亮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胶 态云爆剂 存放 高温 阈值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凝胶态云爆剂存放高温阈值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含样品罐和高温环境试验箱。每个样品罐由2个密封盖、4个密封垫、2个圆筒、16个固定栓及2个隔离片组成。分别将热的具有流动性的凝胶态云爆剂样品装满多个样品罐,密封、放冷,分别放入高温环境试验箱中进行多个温度下的高温试验,48小时后取出、放冷,分成上下两个部分,称量计算上下两部分样品的密度差。以温度为横坐标、密度差为纵坐标作图,密度差发生突变的温度为样品的高温阈值,可据此限定产品临时存放的环境温度条件或对产品实行必要的防护。本发明还可用于配方筛选和生产工艺定型阶段,研制出高温环境适应性更好的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炸药性能测试和研究领域,主要是凝胶态云爆剂的高温环境适应性,尤其是凝胶态云爆剂在战地临时存放时的最高耐受温度。
背景技术
凝胶态云爆剂是一种高能燃料,抛撒后与空气中的氧混合形成燃料空气炸药,二次引爆形成云雾爆轰。云爆剂爆炸发生时产生的超压、高温、窒息等综合杀伤和破坏效应,与传统常规炸弹那种弹片横飞、只要俯卧下身体就可躲避的情景完全不同。使用时不受任何条件和地形的影响,因为气雾是流动的,可以渗透到整个阵地的所有空间。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会把树木、山丘夷为平地,暴露在阵地上或躲在掩体里的人员和装备都容易遭到杀伤。
凝胶态云爆剂由Al粉、燃料烃和胶凝剂组成。生产工艺为:首先将胶凝剂加入到燃料烃中,加热搅拌,形成均匀的凝胶体系,然后加入等质量的Al粉搅拌均匀,趁热装入战斗部壳体中密封(热时具有一定流动性),逐渐降至常温,物理状态变为凝胶态。
常温自然状态下凝胶态云爆剂为凝胶状,表层有0~5mm清液析出,物料不沉淀、不板结、不团聚、凝胶内聚力小,具有较好的安定性、相容性、稳定性。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发展需求,要求凝胶态云爆剂应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安全贮存和可靠使用。
凝胶态云爆剂在战备值班、码头转运、公路运输时,临时存放地的环境条件较恶劣。凝胶体系具有一定的触变性,不受外力作用时能保持不流动的半固体状态,当加热、加压或受剪切力作用时,能像液体一样流动。凝胶态云爆剂是密封在战斗部壳体中的,故恶劣环境中的高温度应力对其影响最大。当其存放时所受到的温度应力达到甚至超过高温阈值时,凝胶稳定性被破坏,产生固液分离——液体上升、固体下降,形成密度差。此时精确设计的云爆弹产生质量偏心,在后期战场应用时,一是不利于弹体的精准投放,二是抛撒后组分分布不均降低爆炸威力。
根据凝胶态云爆剂的高温阈值,可以确定合适的临时存放地点,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使得凝胶态云爆剂安全存放,后期能可靠使用。因此有必要检测凝胶态云爆剂的高温阈值。
凝胶态云爆剂自身力学强度较差,应将其放入一个具有支撑作用的容器中,再放入实验室高温环境试验箱中进行试验。前期将凝胶态云爆剂放入玻璃样品瓶中,拧紧PEEK盖子密封后进行高温试验。当温度过高时,样品的凝胶物理状态稳定性被破坏,样品中的燃料烃逸出凝胶网络,产生固液分层。燃料烃具有较大的挥发性,使得样品瓶中压力急剧增大,而PEEK盖子受热后松动,密封效果变差,样品中的燃料烃持续挥发、泄露,改变了样品的组成,得到的凝胶态云爆剂样品高温变化现象不同于实际装药(实际装药中,凝胶态云爆剂是密封在金属壳体中的,不会泄露)。再者,燃料烃泄露,与试验箱内的空气混合,相当于一个燃料空气炸药,安全隐患极大。
此外凝胶态云爆剂与容器内壁粘结到一起,试验结束后的样品不能从玻璃瓶中完整无损取出,只能用肉眼透过玻璃瓶观察样品。由于凝胶态云爆剂样品中Al粉很多,导致样品外观为银色凝胶状,仅凭肉眼难以分清样品某处的Al粉较多还是较少。样品上表面的液体渗出量难以准确测量,这是因为不能完整取出渗出液进行测量,也不能隔着玻璃量取高度(样品受热后膨胀、冷却后回缩不完全,高温试验后的样品上表面不平整)。因此只能得到定性结论:液体渗出多说明此温度下凝胶物理状态稳定性变差,产生了固液分离。这种定性结论与试验人员的个人经验有较大关系,难以成为一个客观的评判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58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