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6125.3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2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卢卫红;朱云峰;徐翠翠;金少瑾;孙胜楠;张友源;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36/8962;A61P39/02;A61K9/127;A23L33/105;A23L33/125;A23L33/175;A23L33/15;A61K31/185;A61K31/198;A61K31/375;A61K31/702;A61K31/71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赵君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纳米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纳米微胶囊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人体有效排铅的问题。本发明基础原料用无水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提取液和残渣,制备稠膏和多糖粉末,将稠膏、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溶于无水乙醇,得到脂溶性溶液,将水溶性溶液、维生素C、牛磺酸、L‑半胱氨酸、水苏糖制得水溶性溶液,然后均质后得到脂质体悬浮液,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入一定体积的壳聚糖溶液中,使用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喷雾干燥机干燥,得到纳米微胶囊。本发明以洋葱、大葱、大蒜、木耳、枸杞、魔芋粉、海带为原料,以排铅活性成分作为囊芯,壳聚糖作为壁材,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具有缓释功效,持续排铅作用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微胶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16%,列地壳中元素丰度的第35位。由于人类的活动,铅向大气圈、水圈以及生物圈不断迁移,人类通过呼吸含铅尘埃和饮水污染以及食用累积铅的蔬菜摄入铅,由于人体不能代谢铅,因此,体内积累的铅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现有的排铅药物:依地酸钙(Ca-EDTA)、钙促排灵(Ca-DTPA)、二琉基丁二酸钠(NaDMS),与血液、肝、肾、脑等靶器官中的众多金属离子产生强大的络合力,形成络合物,随尿、粪等排出体外,但其副作用是驱铅的同时可造成多种人体必需元素的缺乏,用量大时可损害肾脏等,所以研制一种具备驱铅功能的功能性食品或者保健食品意义重大。
目前研发的驱铅功能的功能性食品主要存在储存不方便、对胃部有刺激、及血铅清除率低等现象,很难到达理想的排铅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基础原料处理:按照一定重量份数取洋葱、大葱、大蒜去除外皮、洗净杂质、捣碎后,混合物按照一定料液比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分别得到提取液和残渣,待用;
步骤b、制备稠膏: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旋除乙醇,得到稠膏,待用;
步骤c、制备多糖粉末:按照一定重量份数称取步骤a得到的残渣、木耳干粉、枸杞干粉、魔芋粉、海带粉,混合后加入蒸馏水,超声波辅助提取,合并得到的水提液,浓缩后加入乙醇,进行醇沉、脱水、干燥制得多糖粉末,待用;
步骤d、制备脂溶性溶液:按照一定重量份数称取步骤b制备的稠膏、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溶于一定体积的无水乙醇,得到脂溶性溶液,待用;
步骤e、制备水溶性溶液:按照一定重量份数称取步骤c制备的多糖粉末、维生素C、牛磺酸、L-半胱氨酸、水苏糖,溶于一定体积的缓冲液中,控制溶液温度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定重量份数的吐温80,得到水溶性溶液,待用;
步骤f、制备脂质体悬浮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d制备的脂溶性溶液滴入步骤e制备的水溶性溶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旋除乙醇,均质后得到脂质体悬浮液,待用;
步骤g、制备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将步骤f制备的脂质体悬浮液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入一定体积的壳聚糖溶液中,使用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喷雾干燥机干燥,得到一种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驱铅功能的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洋葱的重量份数为10~20份,大葱的重量份数为15~25份,大蒜的重量份数为30~40份;混合物与无水乙醇的料液比为1:10~20g/ml,超声波频率为20~50kHz,提取温度为20~30℃,提取时间1~2h,提取次数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6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