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7170.0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崔月芝;邹琪琪;陶芙蓉;崔福娇;徐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9/06 | 分类号: | C07D409/06;C09K11/06;G01N21/31;G01N21/3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效应 诱导 制备 高灵敏度 应用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化合物的结构式为该化合物不仅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而且对CN‑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活环境和食品的安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氰基阴离子因其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和毒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氰基阴离子主要与细胞色素P450中的金属离子作用,导致其在呼吸链中传输电子的能力丧失,随后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导致死亡。即便如此,氰化物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现代工业中,如冶金,电镀,合成纤维,除草剂等,对水和自然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并使得氰基阴离子通过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允许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9μM。因此,开发低成本,简便,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用于检测环境中氰离子的比色和荧光化学传感器是必要的。目前已经开发了基于多种机制的CN-检测的比色和荧光化学传感器,例如分子内电荷转移(ICT)[26,27],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以及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等。然而,大多数用于CN-检测的传感材料易溶于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而大多数量的CN-存在于水中,如工业废水,饮用水和实验排放水等。因此,开发在水溶液中检测CN-的传感器至关重要。
具有聚集诱导效应(AIE)的传感材料可作为在水溶液中检测CN-的良好选择。AIE活性分子在溶剂中不发出荧光,而由于在水溶液中形成聚集体而发出强烈的荧光。然而,据本发明的发明人所知,同时具有AIE效应和对CN-良好传感性能的传感材料很少。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AIE效应并检测CN-的传感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化合物不仅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而且对CN-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等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第二方面,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中间体1为起始原料通过以下反应路线制备:
本发明提供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化合物的收率较高,可达90%。
第三方面,一种检测传感器,上述化合物作为检测传感材料。经过实验发现,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具有聚集诱导效应,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可以作为检测传感材料。
第四方面,一种上述化合物或检测传感器在检测氰基阴离子中的应用。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作为传感材料对检测CN-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因而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检测CN-具有较好的效果。
第五方面,一种检测氰基阴离子的方法,将待测试样加入至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或荧光光谱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71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