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热式有机液体脱氢供氢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7746.3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0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港;吴飞;程臣;彭恩高;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54 | 分类号: | C01B3/54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液体 脱氢 系统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热式有机液体脱氢供氢系统,包括氢氧催化燃烧器、脱氢反应器、空气预热器、原料预热器、气液分离器、冷凝器、两个缓冲罐、隔膜泵、离心风机和阀门等;还公开了该应用于有机液体脱氢,为燃料电池供氢:采用氧气、有机液体和脱氢供氢系统内的氢气产物作为原料,对系统进行冷启动,使氢气与氧气按下式发生催化燃烧反反应。本脱氢供氢系统具有自热功能,不需外界供热的条件下就能实现有机液体的脱氢,充分利用了脱氢反应的余热,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液体脱氢与燃料电池供氢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氢是可再生能源,并且是其它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可储存能源载体。因其具有绿色无污染、质量能量密度高、可再生、资源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能源,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世界各国对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与应用的研究开展的正如火如荼,以期在未来的技术领域和新能源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氢的应用推广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氢气的储运。氢能工业对储氢的要求总的来说是储氢系统安全、容量大、成本低、使用方便。目前储氢技术中高压气态储存能耗高,更重要的是民众接受心理存在障碍。液化储存损耗率每天为1%~2%,不适用于间歇使用的场合。金属氢化物储氢密度低,且合金易粉化。
有机液体储氢是目前储氢技术的研究热点,具有以下特点:
1,催化加氢、脱氢反应可逆,储氢材料可实现循环使用;
2,储氢密度高,氢化有机液体常温常压储存,运输方便,安全性高;
3,储氢效率高,加氢效率99%以上,脱氢效率在96%以上,周期效率大于94%;
4,脱氢时不产生CO和CO2等杂质。
有机液体储氢的应用也存在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关键问题之一是脱氢温度较高,一般在160℃以上,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时,需增加供热装置。目前大多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脱氢,存在能量效率低的严重缺陷。如若以燃气锅炉供热,以天然气为燃料时存在碳排放问题,偏离了绿色无污染的初衷。以氢气为燃料时,存在燃烧温度高、热效率低的缺陷。
专利201510198856.9公开了一种自热式供氢装置,以氢氧催化燃烧供热,脱氢反应器为同心套管结构,内管为催化脱氢反应器,外部套管为氢催化燃烧反应器。氢催化燃烧催化剂涂在内管外壁。因氢氧反应速率极大,该装置存在氢催化燃烧时供热不稳定的缺点,传热不稳定势必造成脱氢反应不稳定。
专利200910174383.3公开了用于氢存储材料的加热系统,将催化燃烧和脱氢集成为一体,同样存在传热不稳定的问题。
以上两个专利未考虑空气的循环使用,空气需求量大导致内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氢化有机液体脱氢供氢系统,解决有机液体的供热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7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站用加氢及储氢辅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短流程变压吸附制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