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M2.5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7764.1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5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赵静波;毛洪钧;王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胡蓉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m base sub 2.5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涉及环境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获取PM2.5的粒径分布,按照PM2.5的粒径分布配制微纳米颗粒,使主要由微纳米颗粒组成的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与PM2.5的粒径分布一致。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更接近真实的PM2.5的颗粒分布,可以有效的模拟实际PM2.5的物理化学和毒理学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和模型颗粒物。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气污染程度日益增加,严重威胁公众健康。近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雾霾天气频发,引起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 在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质量浓度占50%以上,数量浓度大于90%,是雾霾污染的主要贡献者。PM2.5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以载带大量的有机化学组分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肺泡甚至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但是,实际上,PM2.5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表面所载带的化学组分的毒性。PM2.5干重的10%~70%为有机物,其表面的有机化学组分极其复杂,已检测到的有机成分包括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等烃类,还有少量的亚硝胺、酚类和有机酸等。
由于PM2.5成分复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PM2.5样品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进行毒理或物理、化学行为分析时,直接采集大气中的PM2.5进行研究,会导致样品的代表性被质疑,及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差,此外,难以实现对PM2.5所载带某种单一组分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目前,有研究使用市售的粒径为2μm的二氧化硅颗粒作为去除有害毒性的PM2.5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但是实际上,PM2.5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各种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混合物,所以,选择单一粒径的二氧化硅颗粒无法真实的模拟实际PM2.5的物理化学行为。因此,亟需制备一种模型颗粒物,以实现模拟PM2.5的目的。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一种制备PM2.5的模型颗粒物方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PM2.5的模型颗粒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PM2.5的模型颗粒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PM2.5的粒径分布,按照所述PM2.5的粒径分布配制微纳米颗粒,使主要由微纳米颗粒组成的所述模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与PM2.5的粒径分布一致。
优选地,先去除PM2.5的有机碳,再验证所述模型颗粒物和PM2.5的粒径分布的一致性。
优选地,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热所述PM2.5至250℃~350℃以去除有机碳;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7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