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种植牙开窗式取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7989.7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8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革;程孟文;艾玉洁;褚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种植 开窗 式取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确种植牙开窗式取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口内制取初印模,用于制作适合于患者牙弓形态的个性化托盘,并获得植体的粗略位置;2)制作个别托盘,并在植体处开窗,使转移杆能够顺利通过;3)利用个性化托盘制取终印模,转移杆下半部分周围用高流动性的印模材料获得穿龈形态,上半部分用自凝塑料将转移杆与托盘之间形成刚性连接,确保转移杆的位置和方向准确。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模型的制取,简单精确,具有广泛的临床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精确种植牙开窗式取模方法。
背景技术
牙列缺损是指在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当牙齿全部缺失时则称为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和缺失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龋病和牙周病是造成老年人牙缺失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缺失牙数增多。当失牙数占全口牙的1/4以上时就会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咀嚼功能,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长期多数牙缺失还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全国65~74岁老年人有牙缺失的比例为86.1%。目前针对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方式主要有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及种植义齿修复。而种植义齿修复因其不伤邻牙、固位性和稳定性好、咀嚼效率高、自然美观等优势,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1966年,Branemark教授提出骨结合理论,即在光镜下观察发现,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紧密接触,没有任何纤维组织等非骨组织介入种植体和骨组织之间。迄今,骨结合界面仍被作为人工牙种植成功的标志。而正是由于种植体周围不存在牙周膜,不能补偿上部结构的轻微动度,因此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之间达到被动就位是种植修复长期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被动就位,会造成过多的循环应力,导致种植体过载以及一系列的机械性并发症,如修复螺丝、支架及植体的松动和折断,边缘骨吸收甚至是骨结合的丧失。为了提高修复体的精密性,获得被动就位,学者们在临床操作和义齿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提高印模的精确性。研究表明,植体的数量及角度、印模技术和印模材料等均能影响种植取模的精确性,其中,印模技术的影响作用最大。目前常用的印模方法很多,根据使用的托盘是否开窗,可分为开窗式印模和非开窗式印模。开窗式印模是指使用开窗的托盘和中央带有固定螺丝的转移体制取的印模。研究已经证实,相比于非开窗式印模,开窗式印模的精度更高。1985年,Branemark教授提出了夹板印模技术,即在口内使用牙线绑定转移杆,再用自凝丙烯酸树脂连接转移杆,固定转移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提高印模的精确性。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存在椅旁操作时间长、牙线不易绑定、树脂聚合收缩产生应力导致转移杆移位等问题。因此有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先用非开窗式印模方法获得阴模,连接替代体,灌出石膏模型,在模型上制作树脂夹板,待树脂完全固化后断开以释放聚合收缩产生的应力,将断开的夹板分别在口内就位后进行重连。最后用开窗式印模方法获得终印模。改良式的夹板技术使得椅旁操作时间缩短,降低了树脂聚合收缩产生的应力。然而该方法仍存在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树脂夹板的体积过大影响托盘的就位以及口内软组织形态的获取、树脂聚合收缩的应力大大降低但是仍然存在、转移杆与托盘之间为弹性印模材料,石膏灌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形变移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确种植牙开窗式取模方法,该方法能够更易获得清晰准确的软硬组织形态以及植体的穿龈形态,尤其适用于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的印模制取。
本发明提供的取模方法不再需要在转移杆之间制作夹板,从而在根源上解决了树脂聚合收缩变形导致种植体角度发生改变的问题,并且使取模步骤简单方便。除去树脂夹板体积的阻碍,托盘就位更加容易,并且更易获得清晰准确的软硬组织形态以及植体的穿龈形态,尤其适用于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的印模制取。
本发明方法根据初印模制作出符合患者牙弓形态的个性化托盘,能够更加完整地获得口腔组织解剖结构,提高模型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7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