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充电场智能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9290.4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2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牛海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智沃达(北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24 | 分类号: | G06Q20/24;G06Q30/06;G06Q50/06;G07F15/00;G06K9/46;G06K9/62;G01L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10003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nn 卷积 神经网络 充电 智能 管理 系统 | ||
发明公开了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充电场智能管理系统。涉及电场监控管理技术领域,便于对充电场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包括微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充电场管理平台、设置在充电场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机和设置在充电场的摄像头;通信模块、充电机的控制端和摄像头的控制端都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相连接;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充电场管理平台通信连接;在充电场管理平台上设有能对摄像头所拍摄图片进行处理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在充电场的每个充电停车位处都分别独立设有供新能源汽车停在其上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停车板;在每个充电停车板的下方分别设有板压力传感器,每个板压力传感器分别独立绑定有板地址编码器。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充电场监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充电场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在充电场内进行充电,因此对充电场监控管理成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内容。目前还没有对充电场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因此设计一种便于对充电场进行监控管口的充电场智能管理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场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对充电场进行有效监控管理,人性化程度高,集可靠性好的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充电场智能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充电场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微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充电场管理平台、设置在充电场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机和设置在充电场的摄像头;通信模块、充电机的控制端和摄像头的控制端都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相连接;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充电场管理平台通信连接;在充电场管理平台上设有能对摄像头所拍摄图片进行处理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块;
在充电场的每个充电停车位处都分别独立设有供新能源汽车停在其上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停车板;在每个充电停车板的下方分别设有板压力传感器,每个板压力传感器分别独立绑定有板地址编码器;在停车板上的上表面上均布设有若干个板半通孔,在每个板半通孔内一对一设有面压力传感器,每个面压力传感器分别独立绑定有面地址编码器;板压力传感器、板地址编码器、面压力传感器和面地址编码器分别与与微控制单元相连接。
当有车辆在充电停车板上时,板压力传感器和面压力传感器均能检测到压力信号,摄像头也能拍摄到充电停车板上当前是否有无车辆的图片信息并送入CNN 卷积神经网络模块进行图片处理后再次判断出充电停车板上当前是否有无车辆,并可判断出充电停车板上当前的车辆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并且借助面压力传感器还能判断车辆停在充电停车板上的状态是摆正停放还是斜停放。本方案便于对充电场进行有效监控管理,人性化程度高,集可靠性好。
作为优选,在充电停车板下方设有基座,在充电停车板下表面上竖直向下固定设有上管,在上管上上下滑动套设有下管,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基座上;在基座的上表面上分别竖直固定设有若干顶板弹簧和压力弹簧,顶板弹簧的上端面顶紧挤压连接在充电停车板的下表面上,从而使停车板能在基座上上下移动;板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压力弹簧的顶端,充电停车板下移到设定高度后充电停车板的下表面压紧连接在板压力传感器上。
这种结构便于判断充电停车板上是否油车,可靠性好,便于对充电场进行有效监控管理。
作为优选,在充电停车板后方的充电场内设有水平档杆,在水平档杆上沿着水平档杆的轴线排列设有若干个接近半通孔,在每个接近半通孔内分别设有接近传感器,每个接近传感器分别独立绑定有接近地址编码器;每个接近传感器和每个接近地址编码器都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相连接。
借助接近传感器能判断车辆停在充电停车板上的位置是靠前、靠后还是适中,便于对充电场进行有效监控管理。
作为优选,微控制单元每间隔设定时间就借助摄像头拍摄图片上传到充电场管理平台;充电场管理平台收到图片后立即将图片送入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块由 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对图片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智沃达(北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智沃达(北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9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共同管理账户
- 下一篇:基于二维码识读装置的第三方接口调用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