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槐林下套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9741.4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3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石冠旗;侯金波;张明龙;陈培培;杨柳君;盛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泓森高科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25;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芨 林下套种 农业技术领域 栽培 土地利用率 肥料管理 林下种植 生长环境 生长条件 剩余空间 土地成本 种植管理 追肥 除草 选种 采收 套种 整地 种植 肥料 空缺 湿润 覆盖率 填补 生长 温暖 土地 | ||
1.一种刺槐林下套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刺槐林作为种植地,清理林地的枯枝落叶,施入基肥,深翻20-25cm,将肥翻入土中,将土耙细整平,作宽1.0-1.5m,高20-30cm的畦,畦下开10-15cm深的排水沟;
(2)选种及处理:选择芽眼较多,没有病害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眼,将切好的块茎用药液浸润20-40min,晾干备用;
(3)种植:在作好的畦上开深7-10cm的坑,将处理好的白芨块茎按株行距20-30×20-30cm播种到坑中,芽眼朝上,填土压实,浇水保持湿润;
(4)中耕除草:白芨生长期进行除草,除草要浅锄,避免伤到白芨根部,整个生长期除草3-4次;
(5)追肥:白芨生长期间,每个月喷施叶面肥一次,茎块膨大前一周,在离白芨根部5-10cm处开沟施33-40重量份茎块膨大肥并结合病害防治;
(6)采收:地上茎枝枯萎时,挖去根部,除去根须和泥土即可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槐林下套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肥按重量份计为农家肥60-70份,堆肥20-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槐林下套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药液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槐林下套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病害防治主要预防和治疗根腐病和叶病斑,用50%多菌灵800倍液和1%等量式波尔多液交替防治,每半月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槐林下套种白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叶面肥为尿素、磷酸二氢钾、水以1:1:40比例配制而成;块茎膨大肥为过磷酸钙、磷酸铵和硫酸钾以12:7:9比例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泓森高科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泓森高科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97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青枣网棚及其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花椒树形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