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烹饪腔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0211.1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3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丁;曹骥;杨均;罗灵;陈祖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A47J27/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陈蕾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烹饪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烹饪腔体结构,包括内胆和下加热管,还包括能导热的遮挡板,所述下加热管安装在内胆的内底面上,且该加热管上遮蔽有上述遮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直接将下加热管设置在内胆中,减少了下加热管能量的损失,提升了下加热管对食物的能量利用率,从而也能避免下加热管的热量传递至机体外壳而引起的机体外壳温度过高的问题。此外,通过设置遮挡板能提高烹饪腔体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并且能避免油滴滴至下加热管而增加烹饪腔体结构的清洁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烹饪腔体。
背景技术
带烘烤功能的烹饪电器(如烤箱、蒸烤一体机等)的烹饪腔体一般主要包含以下部件:内胆腔体、热风机组件、热风机挡板、上加热管、背加热管以及下加热管等。通常,该类型烹饪腔体的下加热管置于内胆腔体底部外侧与机体外壳之间,并包覆隔热材料以达到减少箱体内部热量的散失,保证机体外壳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如专利号为ZL201220063365.5(授权公告号为CN2025678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烤箱,其包括设有加热室(即烹饪腔体)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前方的门板、加热元件、设置箱体上的控制旋钮以及电源指示灯,所述加热元件包括位于加热室上的加热管位于加热室下部的下加热管和位于上加热管与下加热管之间的中加热管。
常规烹饪器具的下加热管外置于烹饪腔体底部最大优点是安全,然而这种结构会引发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下加热管辐射的能量与烹饪腔体内食物隔着一层厚厚的内胆壁面,使整个下下加热管的能量利用率较低;(2)下加热管外置于烹饪腔体外部底部,虽然其与机体外壳有隔热材料,但长时间工作时依然有体外壳温度过高的风险,甚至使橱柜受热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热量利用率高且外泄率低的高效烹饪腔体。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安全且方便清洁的高效烹饪腔体。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烹饪腔体结构,包括内胆和下加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导热的遮挡板,所述下加热管安装在内胆的内底面上,且该加热管上遮蔽有上述遮挡板。
为使下加热管的安装更加紧凑,所述内胆的底壁向下凹陷而形成凹腔,上述下加热管安装在该凹腔中,而遮挡板盖设在该凹腔的开口上。通过设置凹腔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减少下加热管的热量损失。
为方便遮挡板的安装,所述凹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安装条块,各安装条块上均具有朝内开口卡槽,上述遮挡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卡槽中。
为进一步方便遮挡板的拆装,各所述卡槽的前端均开口而后端均封闭,上述遮挡板能沿两侧的卡槽前后移动,且该遮挡板的前端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槽的下槽壁的宽度大于上槽壁。在满足遮挡板安装的基础上,方便从两侧的卡槽中抽拉遮挡板,同时也方便擦洗和清洁。
为增强换热效率,所述遮挡板上布设有通孔。这样下加热管加热后的热空气能直接通过通孔进入遮挡板上方的内胆空间中。
为强化传热效率,所述遮挡板的至少部分板体的横截面为曲面。曲面的设计能增大导热面积,从而能使下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更快地导入遮挡板上方的内胆空间中。
进一步,所述遮挡板的至少部分板体的横截面的形状呈波纹状,从而能进一步增大导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在横截面为曲面的板体部分布设有通孔,从而能增强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板的板体向上隆起而形成凸台,该凸台的侧壁为竖壁,且该竖壁上开设有通孔。通过凸台的设置能增大导热面积,进而强化传热效率,而通孔的设计能进一步增强换热效率,并且该通孔设置在竖壁上,因而能大大减少烘烤过程中的食物残渣或油脂有通孔滴落至下加热管或内胆底壁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0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