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光纤端面生长微锥产生类贝塞尔光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0353.8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3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肖力敏;谭静宇;于若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光纤 端面 生长 产生 类贝塞尔 光束 方法 | ||
1.一种通过光纤端面生长微锥产生类贝塞尔光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生成聚合物微锥:在单模光纤端面沉积光聚合物液体试剂,将绿光激光经透镜耦合入单模光纤,与单模光纤端面沉积的光聚合物液体试剂发生反应;其中,光纤纤芯部分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尖锥形的聚合物微锥,而光纤包层部分的液体试剂未发生反应,用溶剂洗去;
(2)光束经过光纤端面形成的聚合物微锥后转变为类贝塞尔光束;
其中,聚合物微锥形成所用光为绿光激光,波长在450 nm到550 nm之间;
所述光聚合物试剂由三种化学试剂组成:重量占比为0.2%-2%的伊红Y作为敏化染料,重量占比为9.8%-4%的甲基二乙醇胺作为增效剂,重量占比为90%-94%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作为试剂的骨架提供烯酸酯单体;三者的总量满足100%;
其中,聚合物微锥的长度和形状分别通过沉积的液滴高度和光聚合参数来决定,光聚合参数包含绿光激光功率、激光曝光时间和氧气扩散浓度;具体地,控制液滴高度为10 μm-25 μm,激光功率为0.5 μw-10 μw,曝光时间为5 s以上,氧气扩散浓度10%以上;
所述微锥工作带宽范围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03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