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管道清淤的前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0734.6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牛其刚;闵猛;闵珑鑫;朱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市众兴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李岿 |
地址: | 23212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缸 泥斗 车体 升降机构 刮泥板 输送管 叶片 管道清淤 活动安装 前端装置 清淤 电机 传动连接 履带底盘 上下运动 轴承安装 延伸 刮泥 淤泥 堆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清淤的前端装置,包括车体、履带底盘、液压缸Ⅰ、升降机构、铲泥斗、液压缸Ⅱ、搅泥叶片、电机Ⅰ、刮泥板、液压缸Ⅲ和输送管,铲泥斗通过液压缸Ⅱ活动安装在车体上,搅泥叶片通过轴承安装在铲泥斗上并与电机Ⅰ传动连接,刮泥板通过液压缸Ⅲ活动安装在升降机构上,输送管安装在车体的内部,其中输送管的一端延伸至铲泥斗的上方、另一端延伸至车体的外侧。通过液压缸Ⅱ带动铲泥斗沿着车体上下运动,进而在面对不同尺寸的管道时铲泥斗始终能够与管道底部接触进而对不同尺寸的管道具有很好的清淤能力,通过升降机构以及液压缸Ⅲ带动刮泥板进行刮泥,避免了淤泥堆积在铲泥斗上,通过旋转的搅泥叶片进行搅泥增加了清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清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管道清淤的前端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里地下遍布着地下排污排水管道,每天有大量的污水、污物进入地下管道,并通过地下管道排出城外或进入专门的污水污物处理场地,由于城市污水和污物的多种多样以及管道的设置复杂,管道中积存污物是不可必免的,这些积存的污物如果不及时清理,也就是管道如果不及时清淤,将会造成地下管道的阻塞或污水外溢,给城市生活生产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研制管道清淤装置对管道内的杂物进行清理能够保证管道的正常使用。
公开号为CN207144143U提供了一种管道清淤装置,此装置通过铲板在前后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铲掉粘附在管道内壁上的污物,在面对不同尺寸的管道时需要更换不同的铲板,进而无法自动的调整铲板的位置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道,以及在进行清淤时仅仅采用铲板将淤泥铲入装置内进而在面对堆积的淤泥时容易出现因阻力较大产生的打滑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清淤的前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管道清淤的前端装置,包括车体、履带底盘、液压缸Ⅰ、升降机构、铲泥斗、液压缸Ⅱ、搅泥叶片、电机Ⅰ、刮泥板、液压缸Ⅲ和输送管,两个所述履带底盘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液压缸Ⅰ活动安装在车体的两侧,其中:
所述铲泥斗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液压缸Ⅱ活动安装在车体上,所述搅泥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铲泥斗上并与电机Ⅰ传动连接,所述刮泥板通过液压缸Ⅲ活动安装在升降机构上,所述输送管安装在车体的内部,其中输送管的一端延伸至铲泥斗的上方、另一端延伸至车体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铲泥斗配合安装在车体内并在车体内形成移动副,两个所述液压缸Ⅱ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体的两侧,其动力输出端分别通过螺栓与铲泥斗的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Ⅰ固定安装在铲泥斗的侧边上,其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搅泥叶片的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轨、滑块、丝杆、大齿轮、小齿轮和电机Ⅱ,所述导轨焊接在车体上,所述滑块活动安装在导轨内,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导轨内并贯穿过滑块,其中丝杆与滑块之间形成螺纹传动,所述大齿轮固套在丝杆上,所述电机Ⅱ通过螺栓安装在导轨上,其动力输出端固套有小齿轮,其中大齿轮与小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Ⅲ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滑块上、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安装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的外圆面与铲泥斗的内圆面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液压缸Ⅱ带动铲泥斗沿着车体上下运动,进而在面对不同尺寸的管道时铲泥斗始终能够与管道底部接触进而对不同尺寸的管道具有很好的清淤能力,
2.本发明通过旋转的搅泥叶片进行搅泥增加了清淤能力,并且在面对堆积的淤泥时搅泥叶片将淤泥搅入至装置内避免了铲泥斗直接对堆积的淤泥进行铲取而出现的行进阻力增大的情况,进而保证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市众兴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市众兴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0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梯田式生态景观湖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裂混凝土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