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1051.2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6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彬;金柔和;郑载学;金南永;卢宙焕;尹志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沐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6D1/02 | 分类号: | B26D1/02;B26D7/01;B26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宋东颖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器 切割 分离 排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筒部,能够投入注射器,具有仅使作为切削对象的针部贯通下部的针部贯通孔;本体,包括上部壳、下部壳及驱动部,上部壳具有第一槽,下部壳具有与第一槽相对应的第二槽且与上部壳相结合,驱动部设置于上部壳与下部壳之间,且与通过第一槽及第二槽设置的筒部直接连接,来使筒部以规定的角度进行旋转;以及切削本体,包括切削刀片,切削刀片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于本体的下部且在筒部进行旋转时用于切割上述针部,仅通过筒部的一次旋转来执行被投入的注射器的移送、针部的切割、被切割的针部的排出以及被去除针部的注射器的本体的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器作为医疗工具之一,用于将药物注射到体内或从体内抽血。然而,一旦使用过的注射器可能引起各种法定传染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因此需要被安全地废弃。
作为具体例子,医院等医疗机构禁止重复使用作为治疗工具的注射器以防止二次感染。
像这样,医院等所使用的注射器必须经过废弃过程,在这种废弃过程中,不是直接废弃注射器,而是将注射器的针和主体分离并废弃。
在这种分离过程中,会伴随发生刺伤事故等的安全隐患。
例如,为了防止与废弃注射器有关的二次感染,一些国家的医院在使用注射器后利用以高温熔融和氧化的装置来现场处理注射器的设备,但是韩国国内的医院仍然坚持使用现有的传染性废物处理方法(例如,收集后批量处理)。现有的传染性废物处理方法的问题在于,由于需要用手直接去除针或利用位于损伤性废物桶盖上的凸起来直接去除针,因而在其过程中可导致血液或被污染的药物飞溅等的二次污染。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需要开发可在使用后安全去除需要废弃的注射器的针部分的技术。
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有韩国公开专利第10-1995-0002795号,其中公开了一种涉及注射针处理装置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上述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可通过马达直接连接形式的的驱动方式以单一行程来迅速处理注射器的移动、切割及排出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且具有优秀的产品可靠性的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上述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可以对可能与注射器接触的所有部分进行更换及清洗。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注射器切割及分离排出装置包括:筒部,能够投入注射器,具有仅使作为切削对象的针部贯通下端的针部贯通孔;本体,包括上部壳、下部壳及驱动部,上述上部壳具有第一槽,上述下部壳具有上述第一槽与相对应的第二槽且与上述上部壳相结合,上述驱动部设置于上述上部壳与下部壳之间,且与通过上述第一槽及第二槽设置的上述筒部直接连接,来使上述筒部以规定的角度进行旋转;以及切削本体,包括切削刀片,上述切削刀片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本体的下部且在上述筒部进行旋转时用于切割上述针部,仅通过上述筒部的一次旋转来执行被投入的上述注射器的移送、上述针部的切割、被切割的上述针部的排出以及被去除上述针部的注射器的上述本体的排出。
并且,上述筒部包括:筒罩,通过上述第一槽及第二槽沿着上下方向设置,上端部被开放,在下端部具有上述针部贯通孔,两侧与上述本体相连接,且一侧与上述驱动部直接连接并以规定的角度进行旋转;筒盖,与上述筒罩的开放的上部相结合,具有用于投入上述注射器的圆形开口;以及内壁部件,收容在上述筒罩的中空部,其位置通过上述筒盖的结合而被固定,用于将被投入的上述注射器收容在内侧投入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沐恩株式会社,未经沐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1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