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1672.0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9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傅秀成;贾凌雁;李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福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9/00;C08K13/02;C08K3/36;C08K3/22;C08K5/09;C08K3/06;B60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胎面胶 树脂 抗湿 制备 二烯类橡胶 硅烷偶联剂 抗湿滑性能 耐磨性 滚动阻力 消极影响 促进剂 防老剂 加工性 氧化锌 硬脂酸 质量份 硫磺 地抓 余物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二烯类橡胶70‑100份、填料35‑45份、硅烷偶联剂0.5‑5份、氧化锌2‑4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3‑5份、硫磺2‑3份、促进剂3‑5份、抗湿滑树脂5‑15份,本发明通过添加抗湿滑树脂,以提高轮胎胎面胶的加工性、耐磨性,同时,在对滚动阻力和其余物理性不能产生消极影响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抗湿滑性能与干地抓着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驶速度不断提高,轮胎的行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轮胎设计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抗湿滑性能作为衡量轮胎行驶安全性指标,是轮胎胎面胶一个重要性能。抗湿滑性能的改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轮胎配方的设计,包括生胶、填料的选用。同时,应欧盟REACH法规规定,轮胎生产上多选用不含多环芳烃的环保油替代芳烃油,操作油的芳烃含量下降对轮胎的动态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发明人尝试通过调整各类原材料来平衡胎面胶各方面性能,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抗湿滑树脂具有合适的软化点,合适的Tg(玻璃化温度),与橡胶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将抗湿滑树脂在胎面胶中起到增塑作用,在不影响胎面胶其他性能的同时可显著提高胎面胶的抗湿滑性能,改善耐磨性,并不会对滚动阻力和其余物理性能产生消极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胎面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
二烯类橡胶70-100份、填料35-45份、硅烷偶联剂0.5-5份、氧化锌2-4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3-5份、硫磺2-3份、促进剂3-5份、抗湿滑树脂5-15份。
进一步,所述二烯类橡胶为丁苯橡胶、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和合成橡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
进一步,所述填料为白炭黑。
进一步,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含S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所述氧化锌、硬脂酸为活性剂。
进一步,包括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
二烯类橡胶80份、填料40份、硅烷偶联剂3份、氧化锌3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4份、硫磺2.5份、促进剂4份、抗湿滑树脂10份。
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轮胎胎面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二烯类橡胶、填料、硅烷偶联剂、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和抗湿滑树脂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时间为150-270s,排胶,排胶温度为125-145℃,得到一段混炼胶,将一段混炼胶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S2:将一段混炼胶、促进剂及硫磺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时间为100-170s,排胶,排胶温度为90-110℃,得到轮胎胎面胶,将轮胎胎面胶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即可。
进一步,步骤S1中,混炼时间为210s,排胶温度为135℃,步骤S2中,混炼时间为135s,排胶温度为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添加抗湿滑树脂,以提高轮胎胎面胶的加工性、耐磨性,同时,在对滚动阻力和其余物理性不能产生消极影响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抗湿滑性能与干地抓着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福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福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1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