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酒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2504.3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卢声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问安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29/00;A61P19/02;A61P15/00;A61P1/08;A61K33/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酒 风湿关节病 苦参 跌打损伤 肌肉酸痛 女性月经 脾胃虚寒 重量分数 乳香 高粱酒 高良姜 生大黄 生栀子 威灵仙 川椒 没药 青盐 痛经 香附 生姜 腹泻 呕吐 疾病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药酒,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生姜黄2000‑3000份、高良姜1000‑2000份、威灵仙2000‑3000份、生香附800‑1200份、生大黄1000‑1500份、生栀子1000‑1500份、苦参800‑1200份、川椒800‑1200份、生乳香500‑900份,没药600‑900份、青盐2000‑3000份、高粱酒50000份。本发明的药酒对诸多常见疾病,如风湿关节病、女性月经不调、宫寒痛经、脾胃虚寒、呕吐腹泻、跌打损伤、肌肉酸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酒和应用。
背景技术
药酒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将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各地都有很多祖辈秘传的各种疗效显著的药酒,但大多秘而不宣,导致很多配方失传,发明人经过大量走访研究,并在现代中医理论实践的指导下,得到本发明的药酒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药酒,对诸多常见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风湿关节病、女性月经不调、宫寒痛经、脾胃虚寒、呕吐腹泻、跌打损伤、肌肉酸痛等。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药酒,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生姜黄2000-3000份、高良姜1000-2000份、威灵仙2000-3000份、生香附800-1200份、生大黄1000-1500份、生栀子1000-1500份、苦参800-1200 份、川椒800-1200份、生乳香500-900份,没药600-900份、青盐2000-3000 份、高粱酒50000份。
进一步,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生姜黄2500份、高良姜1500份、威灵仙2500份、生香附1000份、生大黄1250份、生栀子1250份、苦参1000 份、川椒1000份、生乳香750份,没药750份、青盐2500份、高粱酒50000份。
进一步,所述原料中的药材打碎成粉后浸泡在高粱酒中。
进一步,所述高粱酒的酒精度大于52度。
优选的,所述高粱酒的酒精度为55-60度。
进一步,所述原料中的在高粱酒中浸泡大于6个月,得到药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药酒在制备治疗肩颈和痛经的药包中的应用,将红豆浸泡在药酒中大于3个月,取出晾干后与其他药材均匀混合装入药包中。
进一步,所述其他药材为川芎、姜黄、夏天无、生香附、花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
生姜黄:味辛、苦,性温。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
高良姜:味辛,性热。温胃止呕,散寒止痛。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祛风湿,通经络。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生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生大黄:味苦,性寒。可祛瘀止血。主治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问安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问安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2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肺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鼻炎用油配方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