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镜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2546.7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4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G02F1/153;G02F1/1516;G02F1/1523;G02F1/16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李健威;陈卫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电极层 变色组件 混合电 有机电致变色器件 电致变色镜 变色器件 无机电致 变色 制备 驱动 相对设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电致变色组件,包括无机电致变色器件、有机电致变色器件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层叠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所述有机电致变色器件层叠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之间。该混合电致变色组件可在不影响变色深度的情况下,提高变色速度。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混合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镜。
背景技术
夜间行车过程中,当后方来车的大灯灯光照射在后视镜上时,后视镜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造成驾驶员眩目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驾驶者的夜间行车安全。使用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后视镜可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快速调节反射光的强度,使其快速达到人眼所适应的光强程度,从而达到防眩的目的,但是,目前的电致变色镜的变色速度比较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电致变色组件,可在不影响变色深度的情况下,提高变色速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合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混合电致变色组件,包括无机电致变色器件、有机电致变色器件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层叠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所述有机电致变色器件层叠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无机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电致变色器件为有机电致变色液。
进一步地,还包括相对密封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层叠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朝向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层层叠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朝向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一面上;所述有机电致变色液填充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为依次交替的正负电极层。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有机电致变色器件以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作为共同电极层。
一种电致变色镜,包括上述的混合电致变色组件以及层叠于所述混合电致变色组件一面上的反射层。
上述的混合电致变色组件的驱动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外界光线亮度;
步骤2:依据外界光线亮度,驱动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或有机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变色,以调节该混合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深度。
上述的混合电致变色组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依据该混合电致变色组件所需的变色速度和变色深度,确定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有机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
步骤2:依据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有机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制作该混合电致变色组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混合电致变色组件采用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有机电致变色器件层叠组成,所述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有机电致变色器件均可单独驱动变色,可在不影响变色深度的情况下,提高变色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电致变色组件的层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电致变色组件的另一层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2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