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3288.4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5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辉;沈洪垒;王汉闯;周建平;丘磊;柳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8 | 分类号: | G01V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听器阵列 震源 深度调节杆 海底观测 海洋地震 探测系统 移动平台 采集 横向调节杆 传输距离 观测目标 震源激发 阵列水平 反射层 偏移距 母船 水听 反射 地下 记录 | ||
1.一种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母船、震源和近海底观测系统;所述的母船通过导缆与震源相连;所述的近海底观测系统包括AUV和AUV搭载的水听器阵列;所述的水听器阵列位于震源下方的近海底区域;
所述的水听器阵列一端与第一深度调节杆(1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深度调节杆(11)相连,横向调节杆(15)一端与AUV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深度调节杆(10)固连,第二深度调节杆(11)与横向调节杆(15)靠近AUV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水听器阵列还通过电缆(9)与AUV相连;所述的第一深度调节杆(10)和第二深度调节杆(11)在深度方向上长度可调,所述的横向调节杆(15)在水平方向上长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听器阵列距离海底最近可达5-12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调节杆(15)可绕其轴线旋转,以旋转调节水听器阵列位于横向调节杆(15)下方或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观测系统;所述的辅助观测系统的结构与近海底观测系统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观测系统与近海底观测系统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近海底观测系统位于震源下方,辅助观测系统与震源保持设定的水平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观测系统与近海底观测系统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近海底观测系统和辅助观测系统均位于震源下方,其中辅助观测系统位于近海底观测系统上方。
7.一种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震源通过导缆与母船连接;调节横向调节杆(15)的长度和旋转角度,调节第一深度调节杆(10)和第二深度调节杆(11)的长度,使近海底观测系统的水听器阵列呈现需要的姿态;
2)控制近海底观测系统的AUV,使近海底观测系统水听器阵列位于震源下方,并调节水听器阵列与海底的距离;AUV与母船同步运动;
3)激发震源,水听器阵列采集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听器阵列呈现的姿态可以为倾斜姿态,垂直姿态或水平姿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移动平台搭载的海洋地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布置近海底观测系统的同时,布置辅助观测系统;所述的辅助观测系统的结构与近海底观测系统相同;
所述的辅助观测系统与近海底观测系统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近海底观测系统位于震源下方,辅助观测系统与震源保持设定的水平距离;以实现多偏移距采集;
或者,所述的辅助观测系统与近海底观测系统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近海底观测系统和辅助观测系统均位于震源下方,其中辅助观测系统位于近海底观测系统上方;以实现多方位角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32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