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建/构筑物增强抗浮能力的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3756.8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修彦吉;康增柱;罗晓青;曹国华;刘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31/0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构件 抗浮 支护结构 压重 主体结构 构筑物 井壁 施工 封底混凝土 防水效果 牢固连接 连接方式 支护 倒挂 地下 受压 总重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是一种地下建/构筑物增强抗浮能力的结构,包括额外压重支护结构和连接构件;额外压重支护结构是指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的起支护作用的初衬井壁和封底混凝土;连接构件是将额外压重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连接成整体的构件,连接构件根据连接方式分为:受压连接构件、受拉连接构件和受剪连接构件;额外压重支护结构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从而增加主体结构的总重,提高其抗浮能力。本发明在提供了一种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增强抗浮能力的同时保证了连接构件的防水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牢靠、节省工期、节省造价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建/构筑物增强抗浮能力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建筑不断的增加,抗浮问题日益突出,当采用倒挂井壁施工的地下建/构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后与浮力作用值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抗浮稳定系数时,需要采取抗浮措施,传统抗浮主要措施:打抗浮桩或抗浮锚杆、增加地下结构顶板覆土和地下结构压重混凝土,将大大增加建造成本及延长工期。
由于存在上述不足,本领域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设计一种适用于地下建/构筑物的经济高效的抗浮结构,满足其的抗浮和防水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采用倒挂井壁施工的地下建/构筑物抗浮结构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满足防水要求结构简单、安全牢靠、节省工期造价的抗浮结构。
一种用于地下建/构筑物增强抗浮能力的结构,包括额外压重支护结构和连接构件,额外压重支护结构是指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的起支护作用的初衬井壁和封底混凝土;连接构件将额外压重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连接成整体的构件,连接构件根据连接方式分为:受压连接构件、受拉连接构件和受剪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应满足结构的安全、密封防水和施工方便要求,还应考虑其构造合理、材料易得、工艺简单等。额外压重支护结构通过连接构件和主体结构牢固连接,从而增加主体结构的总重,提高其抗浮能力;额外压重支护结构可以包括井壁的外挑结构,外挑结构截面呈矩形、阶形或锥形,额外压重支护结构中外挑结构由一个或多个外挑结构组成,位于初衬井壁外侧中部和/或底部,外挑结构所述外挑结构由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制成。
连接构件根据连接方式分为:受压连接构件、受拉连接构件和受剪连接构件。
受压连接构件由“T形”锁口梁和主体结构侧壁的阶形卡槽组成。
受拉连接构件将封底混凝土和主体结构底板连接,连接钢筋下部锚固在封底混凝土上,上部钢筋与主体结构底板浇筑成整体。
受剪连接构件将支护结构井壁和主体结构侧壁连接,连接钢筋一端锚固或植入在支护结构井壁上,钢筋另一端与主体结构侧壁浇筑成整体。外挑结构应验算受剪切承载力和受冲切承载力,当外挑结构底面尺寸小于等于外挑结构有效高度,应验算外挑结构与井壁连接处受剪切承载力;当冲切破坏椎体落在外挑结构基础底面以内时,应验算外挑结构与井壁连接处及外挑结构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由于普通采用倒挂井壁的地下建/构筑物的支护与主体结构之间有一层防水层,结构不相连,仅依靠主体结构自重提供抗浮力。将增设外挑结构的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相连后,提升地下建/构筑物的抗浮力,主要增加:1、外挑结构上部土体自重;2、支护结构自重;3、土体剪切破坏面的摩阻力。
地下建/构筑物增强抗浮能力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锁口梁施工;
步骤二,土方开挖;
步骤三,钢筋加工及安装;
步骤四,井壁混凝土施工;
步骤五,外挑结构区域土方开挖;
步骤六,外挑结构和封底混凝土浇筑;
步骤七,外挑结构上方注浆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3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