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雷达的超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5070.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4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谅;赵铁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精益远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1 | 分类号: | G01S13/91;G01S13/08;G08G1/01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玉芳;杨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雷达 超高 监控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超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接收由雷达的两个接收天线采集到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将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分别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获取第一中频信号和第二中频信号,对第一中频信号进行一维频谱分析,获得距离频谱和第一相位频谱。对第二中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第二相位频谱。根据距离频谱、预设的距离幅度阈值、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以及雷达所在车道允许通行的最大高度,获得超高目标对象对应的距离频谱中的谱线位置。根据第一相位频谱、第二相位频谱、谱线位置和两个接收天线的物理距离,判断超高目标对象相对雷达的位置。能够准确判断超高目标对象位置且响应速度快、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雷达的超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道路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针对不同道路纷纷出台各种限行、限速、限高的规定和政策。很多工程商或产品供应商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常常进行超重超高的公路运输,而及时准确的捕捉超高车辆并进行高效处理成为交通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1、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检测,两个红外装置分别放在道路两端同一高度,一个用于发射,另一个用于接收,如果红外光束发生中断,则可判断出现超高车辆。但是,若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检测,出现飞鸟经过或因不同车道有不同限高要求时,则会频繁发生误报警。
2、采用激光测距和雷达图像共同检测,激光测距用来判断超高物体,雷达图像进一步验证物体为超高车辆。但是采用激光测距和雷达图像共同检测,其受天气影响较大,恶劣天气会造成其判断准确度会急剧下降,同时其算法和装置的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雷达的超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准确判断超高目标对象位置且响应速度快、准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超高监控方法,包括:
接收由雷达的两个接收天线采集到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其中,所述雷达为调频连续波毫米波雷达;
将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所述第二反射信号分别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以获取第一中频信号和第二中频信号;
对所述第一中频信号进行一维频谱分析,以获得距离频谱和第一相位频谱;
对所述第二中频信号进行一维频谱分析,以获得第二相位频谱;
根据所述距离频谱、预设的距离幅度阈值、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以及雷达所在车道允许通行的最大高度,以获得超高目标对象对应的距离频谱中的谱线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频谱、所述第二相位频谱、所述谱线位置以及所述两个接收天线的物理距离,判断超高目标对象相对所述雷达的位置。
优选地,根据所述距离频谱、预设的距离幅度阈值、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以及雷达所在车道允许通行的最大高度,获得超高目标对象对应的距离频谱中的谱线位置,具体为:
获取所述距离频谱中第一径向距离所对应的第一谱线位置;其中,根据雷达距离地面的高度以及雷达所在车道允许通行的最大高度,获得所述第一径向距离;
当所述距离频谱中存在超过所述预设距离幅度阈值的峰值谱线,且所述峰值谱线所在的第二谱线位置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谱线位置时,获得超高目标对象对应的距离频谱中的谱线位置。
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一相位频谱、所述第二相位频谱、所述谱线位置以及所述两个接收天线的物理距离,判断超高目标对象相对所述雷达的位置,具体为:
根据所述谱线位置,获得超高目标对象到雷达的第二径向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精益远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精益远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5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