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旋风除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5168.8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3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星;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罩 新型旋风 除尘器 旋风分离器 上下运动 出风管 进风管 吸附筒 旋风筒 滤芯 筒壁 筒盖 托架 噪声 防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旋风除尘器,包括吸附筒、下落筒、进风管、旋风筒、筒盖、出风管、防护托架、滤芯、第一挡罩和第二挡罩;本发明利用第一挡罩和两个第二挡罩有效防止了中等大小的颗粒频繁的上下运动,使得中等大小的颗粒充分下落并排出,避免中等大小的颗粒频繁撞击旋风分离器的筒壁,因而大幅消除了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旋风分离器,是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的分离的一种设备;其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现有的旋风分离器在分离固体颗粒时,中等大小的颗粒会在螺旋气流的作用下频繁的上下运动,进而持续撞击旋风分离器的筒壁,导致噪声较大;同时,颗粒的频繁上下运动也无法将颗粒的顺利下落排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了中等大小的颗粒频繁的上下运动,使得中等大小的颗粒充分下落并排出,避免中等大小的颗粒频繁撞击旋风分离器的筒壁,因而大幅消除了噪声的新型旋风除尘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旋风除尘器,包括吸附筒、下落筒、进风管、旋风筒、筒盖、出风管、防护托架、滤芯、第一挡罩和第二挡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筒的外侧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沿切向固定在旋风筒的外侧圆周面,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形成有渐缩管,所述渐缩管的另一端沿渐开线方向与旋风筒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旋风筒的上端开口处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筒盖,所述筒盖的上端外侧穿插设置有竖直分布的出风管,所述旋风筒的下端开口处固定有吸附筒,所述吸附筒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吸附筒的下端开口处固定有下落筒,所述下落筒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所述筒盖的下侧中心固定有防护托架;所述防护托架插入设置在旋风筒和吸附筒的内部,所述防护托架的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滤芯,所述下落筒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一挡罩,所述吸附筒的内部下方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挡罩,两个所述第二挡罩分别横向设置在第一挡罩的上方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罩的两端均固定在下落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挡罩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挡罩上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夹角a为60~80度。
优选地,每个所述挡板的上侧侧面上均向外冲压形成有四个等间距分布的导向板,对应地,每个所述挡板的上侧侧面上均形成有四个等间距分布的扩散槽。
优选地,所述导向板与挡板之间的夹角b为10~30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罩的两端均固定在吸附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挡罩的结构与第一挡罩的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第一挡罩和两个第二挡罩有效防止了中等大小的颗粒频繁的上下运动,使得中等大小的颗粒充分下落并排出,避免中等大小的颗粒频繁撞击旋风分离器的筒壁,因而大幅消除了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挡罩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挡罩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鑫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5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