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度增量最小的交会接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6000.9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9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宅莲;周美江;吴会英;齐金玲;姬聪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C21/24 | 分类号: | G01C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杨飞;李镝的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度 增量 最小 交会 接近 方法 | ||
1.一种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动卫星和目标卫星轨道异面时,根据所述机动卫星和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得到停泊轨道和目标轨道的位置和速度,其中所述参数包括:机动卫星和目标卫星的位置速度以及大气阻力、迎风面质比、光压系数、光压面质比;
求解所述停泊轨道和所述目标轨道的交线矢量和相关参数,其中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停泊轨道纬度幅角、停泊轨道交线幅角、停泊轨道交线幅角差、目标轨道纬度幅角、目标轨道交线幅角、目标轨道交线幅角差;
计算所述停泊轨道和所述目标轨道的交线地心距差并确定所述机动卫星和所述目标卫星的交会点;
根据摄动情况下的单脉冲轨道设计,确定最优轨控点;
通过闭合轨道控制调整相位,使所述机动卫星和所述目标卫星最终在所述交会点交会接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线地心距差是停泊轨道交点径向距与目标轨道交点径向距的差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会点是所述目标轨道上对应于较小的交线地心距差的交线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脉冲轨道设计中,通过平面投影法克服所述停泊轨道和所述目标轨道的法向偏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脉冲轨道设计中,所述交会点采用相应的虚拟交会点,所述虚拟交会点是事先计算出二体模型与精确模型外推后的偏差矢量,然后将所述偏差矢量叠加到当前交会点后形成的交会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脉冲轨道设计中,从所述交会点对应时刻回推一轨,通过插值得到360个可能轨控点,每两个所述可能轨控点间隔1度,求解所述交会点和与各所述可能轨控点之间的最小速度增量,从中选择最小值对应的轨控点作为所述最优轨控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轨道控制至少分解成两次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轨道控制中的最后一次控制时按照固定时长转移进行速度增量迭代求解,直至所述机动卫星和所述目标卫星满足交会时刻和距离的设定要求。
9.一种交会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动卫星和目标卫星轨道同面时,根据所述机动卫星和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得到停泊轨道和目标轨道的位置和速度,其中所述参数包括:机动卫星和目标卫星的位置速度以及大气阻力、迎风面质比、光压系数、光压面质比;
求解所述停泊轨道和所述目标轨道的纬度幅角;
将所述目标轨道均分成若干个点作为可能交会点;
从每个所述可能交会点对应时刻回推一轨,通过插值得到若干个可能轨控点;
求解所述可能交会点与其相应的所述可能轨控点之间的最小速度增量,从中选择最小值对应的轨控点和交会点分别作为最优轨控点和最优交会点;
通过闭合轨道控制调整相位,使所述机动卫星和所述目标卫星最终在所述最优交会点交会接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未经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60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着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导航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