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杰米拉类芽孢杆菌、其发酵产物与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6003.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霞;陈小云;叶晓欣;万高旭;周佳暖;常长青;徐领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5;A01P1/00;A01P3/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莹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杰米拉类 芽孢 杆菌 发酵 产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杰米拉类芽孢杆菌、其发酵产物与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菌株名为Paenibacillus jamilae WAC199,于2018年10月31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广州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470,对柑橘溃疡病菌、甘蔗鞭黑粉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菌株的代谢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该代谢活性物质亦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且在较高温度、较宽的pH范围及紫外线照射下均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抑菌活性。本发明为柑橘溃疡病、甘蔗黑穗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加经济、有效和环保的解决方式,在所述病菌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株杰米拉类芽孢杆菌、其发酵产物与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柑橘溃疡病是国内外的一种植物检疫性病害,是由Xanthomonas axonopodispv.citri(Xac)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植物病害,属于黄单胞杆菌属,是严重危害柑橘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柑橘溃疡病菌主要危害柑橘的枝、叶、果实,最直接的病害症状表现为出现黄色晕圈,两面隆起及火山口状的圆形病斑。果实出现病斑会严重影响柑橘的品质,病害严重时会导致落果、落叶、枝条枯萎从而导致柑橘减产。近年来,柑橘溃疡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农药,不仅对土壤、水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形成滥用农药的恶性循环,因此研究柑橘溃疡病的绿色防控具有重大意义。生物防治既可以降低对人的危害,也不会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生物防治还具有省时、省力、安全低毒等特点,在未来的农业领域中,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柑橘溃疡病生物防治的生防菌株已经有不少报道,主要有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放线菌(Actinomyces)和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等,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是迄今为止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芽孢杆菌,还可控制多种疫病。
甘蔗黑穗病(Sugarcane smut disease)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scitanminea)侵染所致,亦称甘蔗鞭黑穗病、黑粉病、灰包病、蔗公等。该病于1877年在南非纳塔尔(Natal)的“中国种”甘蔗品种上首先发现并报道,之后数十年里,在非洲和亚洲对该病做了许多观察,至1940年在阿根廷发现甘蔗黑穗病以前,该病仅限于东半球蔗区发生危害,目前该病害已在世界上除新几内亚以外的所有植蔗国或地区发生(参考沈万宽2013,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2063-2068)。
研究开发新的生物防治资源,对于细菌性植物病害更为经济、有效且环保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株杰米拉类芽孢杆菌,该菌株为发明人从柑橘苗木根际深5cm地区的土壤中筛选得到,该菌株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杰米拉类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菌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杰米拉类芽孢杆菌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株杰米拉类芽孢杆菌,命名为Paenibacillus jamilae WAC199,于2018年10月31日保藏于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470。
所述的杰米拉类芽孢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如下:菌落灰白色,凸起,不透明,边缘不整齐,革兰氏染色阳性,芽孢中生或偏端生,芽孢呈椭圆形,并且菌体单个或成对排列。
所述的杰米拉类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6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乳酸乳球菌ZF625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