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和氨气排放的饲料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饲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8113.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7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钢;陈继康;喻春明;朱爱国;陈平;陈坤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37;A23K20/163;A23K50/1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洋;赵青朵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反刍动物 肠道 甲烷 氨气 排放 饲料 组合 制备 方法 饲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反刍动物肠道CH4和NH3排放的饲料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全株苎麻青贮68~81重量份;鲜苎麻嫩茎叶10~15重量份;长果种黄麻嫩茎叶粉2~5重量份;红麻种子粉1~2重量份;亚麻籽粕3~5重量份;淀粉2~3重量份;预混料1~2重量份。本发明通过不同干、鲜原料的基本营养组配和生命活性物质的协同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反刍动物免疫力和消化水平,可以促进氮素吸收、抑制甲烷和氨气产生,同时降低了饲料调制成本,大幅度改善苎麻饲料的适口性,而且具有消炎作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采用该饲料,还可以减少精饲料的投喂量,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降低反刍动物肠 道CH4和NH3排放的饲料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饲喂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NH3是全球空气污染物排放的 重要源头。在中国,畜禽养殖业生产活动排放的CH4、N2O和CO2占总 全国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7%、65%和9%,而废弃物储存及管理过 程是这些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仅畜禽粪便产生的CH4即占农业温室 气体排放量的15%。畜牧生产过程中的NH3排放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 重要影响,另外NH3还是细颗粒物(PM2.5)的前体物质,对中国东部 地区PM2.5的贡献已达8%~11%。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气中约有 80%~90%的NH3排放来自于农业,而奶牛粪尿是其中的重点之一。此 外,CH4和NH3的排放也造成动物日粮能量的严重损失,其中在奶牛生 产中,通常有6%~10%的总能转变为CH4,以嗳气的形式排放到大气 中。因此,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和高效利用日粮 具有重要意义。
反刍动物瘤胃在长期的选择进化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消化方式,与单胃动 物相比,它能够高效地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来生成机 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饲料到达瘤胃后,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先被降解为简单 的糖类,而后迅速被微生物利用转化为丙酮酸,之后经过各种代谢途径进行 发酵,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发酵产物。NAD捕获在丙酮酸转化为乙酸的 过程中释放的H+、e-生成NADH,参与甲烷菌内的还原反应,合成CH4。因此, CH4产量与乙酸、乙酸/丙酸成正相关,与丙酸含量呈负相关。对于反刍动物 瘤胃生态系统而言,纤维分解菌处于中枢地位,CH4的生成,有效地利用了纤 维分解菌的代谢终产物——氢气,使瘤胃内环境维持在一个低水平氢分压状 态,对保证纤维分解菌的活性及其他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以及粗饲料的利用 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的调控措施主要有遗传育种、营养调控、瘤胃微 生物调控和合成途径抑制调控等。许多研究人员对可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 的添加剂进行了研究,主要有离子载体类抗生素、电子受体、植物提取物。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是由不同的链霉素菌株产生的一大类特殊的抗菌素,化学 上属于聚醚类,如莫能菌素、盐霉素等。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产生氢气、 甲酸,改变瘤胃发酵类型,从而降低甲烷产量,但是他们对产甲烷菌没有作 用。瘤胃中存在数种可以利用氢气和甲酸生成甲烷的细菌,通过添加这些细 菌可利用的其他电子受体,可以改变电子流向以降低甲烷生成。常用的电子 受体包括富马酸和硫酸盐、硝酸盐等,其弊端是大量添加造成采食量降低或 毒害。天然植物提取物兼有营养和专用特定功能,可以改善动物机体代谢,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功能及改善畜产品品质。植物提取物毒副作用小, 无残留或残留少,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作为新型甲烷抑制剂具有很大的开 发和应用前景。但对于养殖业来说,这必须将减排作为一项独立预算开支, 付出的成本无法直接从产品中收回,因而应用受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81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猫磷酸铵镁结石处方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