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渐变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9852.3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9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兰;成吉思远;杨经杰;陈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5/02 | 分类号: | C03C15/02;C03C15/00;H05K5/02;H05K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渐变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渐变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渐变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的雾度大于0,在预定方向上所述雾度逐渐变化,且所述玻璃本体任意位置处的透光率均大于85%。该渐变玻璃在具有渐变效果的同时,可以达到较高的透光率,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使用要求,尤其是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盖板的使用要求,大大扩展了渐变玻璃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技术领域和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渐变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外观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阶段,为了避免金属壳体的信号屏蔽问题,玻璃壳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电子设备壳体中,而为了满足用户对时尚和个性的不同需求,已经发展出了具有多种多样装饰效果的玻璃壳体,其中,雾度渐变的玻璃被很多用户青睐。然而,目前雾度渐变的玻璃虽然实现了渐变的效果,但玻璃的雾度越大,对光的漫反射作用越强,透光率则越小,在对光学性能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中应用时,尤其是当采用该雾度渐变的玻璃作为电子设备的盖板时,会受到很多限制,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而,如何提高渐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既具有渐变效果又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渐变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渐变玻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渐变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的雾度大于0,在预定方向上所述雾度逐渐变化,且所述玻璃本体任意位置处的透光率均大于85%。发明人发现,该渐变玻璃在具有渐变效果的同时,可以达到较高的透光率,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使用要求,尤其是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盖板的使用要求,大大扩展了渐变玻璃的应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渐变玻璃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对玻璃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进行蒙砂处理;对经过所述蒙砂处理的外表面进行化学抛光处理。该方法中,通过先进行蒙砂处理可以在玻璃本体的外表面形成凹凸结构,以使得玻璃本体外表面具有一定的雾度,然后进行化学抛光处理,可以将凹凸结构的表面上的毛刺去除,使得凹凸结构的表面形成光滑或近似光滑的表面,从而大大减少漫反射作用,大大提高渐变玻璃的透光率。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壳体包括前面所述的渐变玻璃。该电子设备壳体包括前面所述的渐变玻璃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电子设备壳体。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渐变玻璃和电子设备壳体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渐变玻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渐变玻璃的过程中各步骤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渐变玻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渐变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的雾度大于0,在预定方向上所述雾度逐渐变化,且所述玻璃本体任意位置处的透光率均大于85%(具体如85%、86%、87%、88%、89%、90%、91%、92%、93%、94%、95%等等)。发明人发现,该渐变玻璃外表面的雾度在具有渐变效果的同时,可以达到较高的透光率,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使用要求,尤其是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盖板的使用要求,大大扩展了渐变玻璃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9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电器
- 下一篇:3D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