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肋骨成型数字化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0481.6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2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韩峻峰;欧卓琳;夏义江;甄希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C51/00 | 分类号: | B21C51/00;B21D53/88;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家恒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肋骨 成型 数字化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肋骨成型数字化检测系统,属于数字检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控制单元、移动靶标和无线传输模块,还包括减震台,全站仪设置在减震台上;移动靶标包括移动小车和靶标球,测量时,移动靶标放置在待测量的肋骨上,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控制全站仪的激光正对准靶标球,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控制移动靶标沿着待测量肋骨表面运动,全站仪跟踪靶球并进行定位,实时返回靶球坐标数据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实现测量点云的处理和显示、理论数据加载、点云配准及偏差计算显示,最后完成待测肋骨成型偏差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本发明具有适应肋骨的小车以及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台及全站仪实现测量数据的准确,能够应对不同测量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检测技术,特别是一种船舶肋骨成型数字化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造船生产中,从前期的船舶设计、板材号料和下料,到后期的船体装配都已基本实现计算机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流水线。船体肋骨加工是整个造船工艺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船舶肋骨成型方法的发展趋势在向数控冷弯成型发展,对肋骨的数控冷弯成型的测量在线检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已经产业化,肋骨完工检测依旧采用传统人工对样的检测方法,如何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的肋骨完工成型检测方法,提高其完工检测速度和质量是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专利201510896638.2一种用于肋骨冷弯机或型材成形机械的光电跟踪检测机构,所述光电跟踪检测机构包括探杆,所述探杆的端部始终顶压住被加工型钢的受检测边缘;横杆,所述横杆与探杆通过铰链连接;小车,所述小车运动轨迹与所述探杆平行,被加工型钢的端部通过机械夹臂与所述小车通过铰链连接,在小车上朝向横杆一侧设置一标志,作光电跟踪的标靶;光电跟踪器,设置在探杆与横杆的铰链轴心处,用于跟踪标靶。这里需要先安装测量轨道或需要移动到测量台上,安装设置复杂,并不能完全实现数字化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船舶肋骨成型数字化检测系统,无需安装测量轨道,具有适应肋骨的小车以及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台及全站仪实现测量数据的准确,能够应对不同测量场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舶肋骨成型数字化检测系统,包括全站仪、控制单元、移动靶标和无线传输模块,还包括减震台,所述全站仪设置在减震台上;所述减震台包括配重底板、第一减震板、下隔震块、上隔震块、第二减震板、减震隔套、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所述配重底板、第一减震板、下隔震块、上隔震块、第二减震板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所述下隔震块下端面与第一减震板连接,其上端面呈球面结构,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呈构成互不相连的三菱柱结构,该三菱柱结构位于下隔震块与上隔震块之间且其下端与下隔震块上端面连接贴合并粘贴固定,三菱柱结构的上端与上隔震块下端面连接,所述上隔震块下端面呈球面结构;所述三菱柱结构的下端围成区域面积为其上端围成区域面积的3倍;所述三菱柱结构上端形成与上隔震块下端面曲面对应的结构并且滑动贴合;所述减震隔套一端套固在下隔震块外侧,另一端套固在上隔震块上,并且减震隔套保持预紧力使得上隔震块与三菱柱结构之间保持压力;所述第二减震板位于上隔震块上端,且所述第四调节杆相对上隔震块竖直设置,一端能够贯穿第二减震板和上隔震块实现滑动升降,另一端连接全站仪;
所述移动靶标,包括移动小车和靶标球,所述移动小车包括车体、第一导向架、第二导向架和升降柱;所述车体设有驱动轮组并能够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升降柱设置在车体中间且位于贯穿车体的安装孔内,所述升降柱通过安装在车体内的电机使得升降柱能够相对车体升降;所述靶标球安装在升降柱顶端;所述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的端部能够对应贴合待测量肋骨边缘,并沿待测量肋骨边缘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04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钳口卷取机卸卷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铝模板矫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