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1144.9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5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聪;陈保青;冯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龙木弟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体 烟弹 烟具 烟弹腔 上端 电子烟 烟丝 等腰三角形 片状发热体 插入结构 电源模块 开口方向 上侧开口 同向布置 倒斜角 配合 装配 | ||
本发明公开的电子烟,其包括烟具和设于烟具内的电源模块,烟具内设有上侧开口烟弹腔,烟弹腔用于放置烟弹,烟弹腔底部设有与烟弹腔开口方向同向布置的片状发热体,发热体上端的两侧倒斜角处理,使其上端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构成发热体与烟弹配合的插入部,发热体厚度为0.2mm至2mm,所述发热体的长度为8mm至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的电子烟,在发热体上端设有方便与烟弹配合的插入结构,结合厚度较薄的发热体,使发热体更容易插入烟弹烟丝部的烟丝内,方便用户将烟弹装配烟具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烟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卷纸烟吸食时,燃烧的烟草产生焦油等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的物质,为了降低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市面上出现了电子烟,常见的结构一般包括管状的电子烟具和烟弹,烟弹包括由烟丝制成的烟丝部和滤嘴部,电子烟具内设有放置烟弹的烟弹腔,烟弹腔内壁底部设有片状发热体;烟弹放置在烟弹腔内时,发热体从烟弹的下端穿入烟丝部的烟草内,通过发热体对烟草进行烘烤使其雾化,减少了进入人体内的焦油等有害物质的产生。然而,市面上的片状发热体大多为PCT发热材料、发热丝或发热管,厚度一般为2mm,因受其材料限制,其较大厚度形状难以畅顺地插入烟丝部内,给用户带来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烟弹更容易插入烟弹腔内的电子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子烟,其包括烟具和设于烟具内的电源模块,所述烟具内设有上侧开口烟弹腔,所述烟弹腔用于放置烟弹,所述烟弹腔底部设有与烟弹腔开口方向同向布置的片状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上端的两侧倒斜角处理,使其上端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构成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烟弹配合的插入部,所述发热体厚度为0.2mm至2mm,所述发热体的长度为8mm至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的电子烟,在发热体上端设有方便与烟弹配合的插入结构,结合厚度较薄的发热体,使发热体更容易插入烟弹烟丝部的烟丝内,方便用户将烟弹装配烟具内。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包括相隔设置的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相互平行设置或布置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这样设置,与传统的中心发热温度较高的发热方式相比,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之间设有空隙发热更均匀,而且使发热体更容易插入烟弹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上端之间设有间隙;或者,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上端通过连接部连接;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上端连接成一体有利于增强发热件整体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的厚度为0.5mm至0.8mm;通过这样设置,进一步降低发热体的厚度,使烟弹更容易插设在所述烟弹腔内。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上端左右两侧斜角处理,所述发热体上部的前后两侧设有方便所述发热体插入烟弹内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为设于发热体上部前后两侧的斜角,使所述发热体上部的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通过这样设置,便于有效定位导引所述烟弹插设在烟弹腔内。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包括基材和附着在基材上的加热电路,或者,所述发热体为MCH发热体或发热片;通过这样设置,发热体加热效果迅速。
优选的,所述基材由陶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钛材料制成,所述加热电路为厚膜加热电路,薄膜加热电路或涂层加热电路;采用这种结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使所述发热体导热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的下部与烟弹腔内壁的底部通过钎焊方式固定连接;采用钎焊方式或触点方式连接发热体与烟弹腔低壁,连接位置耐高温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温控电路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通过设置温控电路使发热体保持在220度至270度之间,保证烟弹的烟丝处于烘烤状态,避免烟丝温度过高产生有害物质,产品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11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不燃烧气雾发生装置
- 下一篇:电子蒸汽提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