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水电站取水塔隔水幕分层取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1614.1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黄明海;段文刚;黄国兵;於思涵;黎卡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B3/04 | 分类号: | E03B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水 隔水幕 分层取水装置 高度调节装置 底板 底端 分层 水库 水电站 顶端连接 密封连接 生态影响 水头损失 幕布 叠梁门 工程量 可调节 建筑物 环绕 隔离 水域 外围 改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电站取水塔隔水幕分层取水装置,包括设于水库中的取水塔、底端固定于水库底部且环绕取水塔设置的隔水幕、设于取水塔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隔水幕顶端连接,用于调节隔水幕的高度,取水塔的底部固定于水库底部的底板,隔水幕的底端与底板为密封连接,实现隔水幕内部与外围水域的隔离。本发明基于以往的分层取水设施,采用了可调节高度的隔水幕与方形取水塔的组合,可根据不同时期下泄水温的需求进行幕布高度的调节,满足减弱下泄水温对生态影响的需求。本发明工程量小、造价低、实施方便、操作较简单、水头损失小,并且可在原有建筑物上进行改造等一系列的优点相较于叠梁门等分层取水措施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和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水电站取水塔隔水幕分层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站大坝建成后改变了水库库区的水文情势与水体环境,导致水库库区水体水温出现分层现象。尤其是在夏天水体表面温度较高,而库底水底由于太阳辐射不能到达,水温很低,有时候水库表面与库底水温会相差达20摄氏度。而水电站发电取水口多位于水库底部,直接导致低温水的下泄,引起下游水温异常,进而影响下游河道的生境,以至对农业灌溉等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分层取水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当前分层取水措施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电站取水塔隔水幕分层取水装置,相比于常见的叠梁门分层取水型式有着造价低、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水头损失小等一系列的优点,相比于已有的隔水幕分层取水型式有着工程量小、造价低、隔水幕高度可调节、易于操作控制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电站取水塔隔水幕分层取水装置,包括设于水库中的取水塔、底端固定于水库底部且环绕取水塔设置的隔水幕、设于取水塔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隔水幕顶端连接,用于调节隔水幕的高度,取水塔的底部固定于水库底部的底板,隔水幕的底端与底板为密封连接,实现隔水幕内部与外围水域的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取水塔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框架柱、连接框架柱的横向支柱、设于框架柱顶部的盖板,盖板向四周延伸设置多个桁架,四根框架柱通过横向支柱相互连接形成方形结构,四根框架柱固定于水库底部的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隔水幕采用不透水幕布进行隔水。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卷扬机、钢丝吊绳、第二固定滑轮,所述卷扬机对应桁架的数量和位置设置,桁架的外端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滑轮,钢丝吊绳的一端与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固定滑轮后与隔水幕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水幕内部通过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支撑件实现支撑,顶部水平支撑件对应第二固定滑轮设有吊孔,钢丝吊绳的一端与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固定滑轮后与吊孔连接。
进一步的,桁架的外端设有第一固定滑轮,顶部水平支撑件上还设有对应第一固定滑轮的导向滑轮,每层水平支撑件上对应设有导向环,导向环中有导向绳穿过,导向绳的一端与上部桁架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固定滑轮、导向滑轮、然后穿过导向环后与底部底板连接呈张紧状态,导向绳张紧以避免隔水幕系统的水平方向过度的移动以及过度旋转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件间设置有垂向限制绳,以免提升过度引起隔水幕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件的外围设置圆形补强环,圆形补强环贴紧隔水幕内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设有与隔水幕内部连通的取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与卷扬机电气连接,以实现卷扬机对钢丝吊绳控制,实现隔水幕上升与下降的控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1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及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环保集成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