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机交互近视防控视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1691.7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8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杜学静;杜啸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星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032 | 分类号: | A61B3/032;G06F3/01;G16H10/60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温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机交互 近视 视力 检测 装置 | ||
1.人机交互近视防控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扫码终端(1)、显示控制终端(2)、手持交互终端(3)以及云服务器(4),所述扫码终端(1)与显示控制终端(2)通信连接,所述手持交互终端(3)与显示控制终端(2)通信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或手持交互终端(3)均用于选择所需的检测模式;
待测人员手持身份二维码置于所述扫码终端(1)上进行扫描;
所述扫码终端(1)用于识别身份信息,并输出身份信息;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用于接收身份信息并记录该身份;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上随机显示识别标识;
所述手持交互终端(3)用于供受测人员交互输出识别指令,并将识别指令传输至显示控制终端(2);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用于判断识别指令与识别标识是否相匹配,当识别后相匹配,则记录该识别标识对应的视力度数,随机显示小一级的识别标识;不匹配,则随机显示相同大小的其他识别标志,并重新比对,仍不匹配则随机显示大一级的识别标志,多次连续识别相匹配后,并稳定在同一个视力度数后,则记录该次视力度数;
所述云服务器(4)与显示控制终端(2)通信连接,所述云服务器(4)用于接收显示控制终端(2)的整合身份信息和视力度数;
所述云服务器(4)还与教育系统数据库(6)、医疗系统数据库(5)连接,发送整合后的整合结果给教育系统数据库(6)或医疗系统数据库(5);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包括有项目创建模块,所述项目创建模块用于创建批量检测项目,并且将多个受测人员的身份和对应的视力度数整合在批量检测项目中,当批量检测完毕后,显示控制终端(2)保存该次批量检测项目,并发送给云服务器(4);
所述云服务器(4)还根据教育系统数据库(6)或医疗系统数据库(5)的历史发送数据进行比对,并输出历史发送数据与当前数据的平均偏差值给教育系统数据库(6)、医疗系统数据库(5)、显示控制终端(2);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上设置有虹膜识别模块(7)、开关模块(8),所述扫码终端(1)上还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9);所述虹膜识别模块(7)与开关模块(8)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9)与开关模块(8)通信连接,所述开关模块(8)与虹膜识别模块(7)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9)识别待测人员指纹并发送识别信号给开关模块(8),所述开关模块(8)控制虹膜识别模块(7)开启检测;
所述扫码终端(1)上还设置有温感开关电路(10),所述温感开关电路(10)包括一比较器U1和MOS管Q1,所述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2后接地,还连接有电阻R3后接电源,所述比较器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1后接地,还连接有NTC电阻后接电源;所述比较器U1输出端连接有电容C1后接电源,还连接有电阻R4后接MOS管Q1的栅极,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电源,漏极连接至指纹识别模块(9)的电源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星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星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169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R眼镜式视觉功能检查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外诊视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