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轨迹大数据的路侧式出租车停靠站选址优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1781.6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8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曲昭伟;王鑫;宋现敏;李志慧;陈永恒;陶鹏飞;夏英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202 | 分类号: | G06Q30/0202;G06Q50/30;G07C5/0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轨迹 数据 路侧式 出租车 停靠 选址 优选 方法 | ||
1.一种基于轨迹大数据的路侧式出租车停靠站选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删除无效和冗余的数据,提取出租车需求信息,包括出租车上客点和下客点数据;
步骤二、对上述数据进行时空分析,识别出租车出行热点,包括出租车上客和下客热点;
步骤三、结合实际位置环境,判断热点状态特征,确定合理的路侧式出租车停靠站待建区;
步骤四、在待建区内划分乘客出行子区,计算各个子区的出行需求量;
步骤五、选择子区的质心作为停靠站候选点,建立乘客出行距离矩阵;
步骤六、构建路侧式出租车停靠站选址模型,包括总经济费用最小的目标函数和考虑实际限制因素的约束条件;
步骤七、通过启发式算法优化求解模型,确定最佳选址方案,包括:路侧式出租车停靠站的设置数量、位置以及理想的出行需求分配方式;
所述的步骤一的具体步骤如下:
11)获取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所述的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包括车辆标识号ID、定位时间Timestamp、经纬度坐标(x,y)、车载状态Status(0/1),其中,0代表空载,1代表重载;
12)提取车载状态由0变成1时的1点数据,构建出租车上客点数据集R1(0→1)={t,s,(x,y)};提取车载状态由1变成0时的0点数据,构建出租车下客点数据集R0(1→0)={t,s,(x,y)},其中,t表示定位时间,s表示车载状态;
所述的步骤二的具体步骤如下:
21)将出租车上、下客数据按照时间进行分类即以周为单位进行分类,并且根据日变化规律确定出租车出行的高峰日;
22)将高峰日的出租车上、下客数据导入ArcGIS平台进行空间核密度分析,实现出租车出行热点区域的可视化;
所述的步骤三中结合实际位置环境,判断热点状态特征的具体方法如下:
出租车出行热点由于所处位置环境的不同通常呈现两种状态:一、点状的辐射态,该状态出现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和大型人流聚集和疏散的场所,这些地方已经配备了出租车停靠站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因此不适宜作为路侧式出租车停靠站的待建区;二、网状的分布态,该状态出现在商圈、居民区、并且覆盖多条街道,人车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区域,适合并需要设置路侧式出租车停靠站;
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方法如下:
41)选取分割长度2R,将待建区内的道路划分为相邻的网格,沿着道路中线将网格分成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的出行子区;定义向东或向南为顺时针方向CW,向西或向北为逆时针方向CCW,根据上行和下行方向定义顺时针方向出行子区Scw和逆时针方向出行子区Sccw;
42)相对于顺时针出行子区Scw的位置,将逆时针出行子区Sccw沿着道路中线整体平移距离R,形成交错排列的位置结构;
43)判断上客点在道路中线两侧的位置,统计顺时针方向出行子区Scw内的上客次数Ncw和逆时针方向出行子区Sccw内的上客次数Nccw;
44)根据出租车平均每次上客人数n,计算出行子区Scw和Sccw的出行需求量分别为:Qcw=Ncw·n和Qccw=Nccw·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17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