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干燥粉碎热解一体化的产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3455.9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7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宇;叶丽华;郁有洋;陈晓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B02C18/08;B02C1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解室 热解 通风管道 粉碎器 生物质 产油装置 存储装置 干燥粉碎 冷凝装置 生物油 炉腔 不可冷凝气体 冷凝装置出口 冷凝装置入口 生物质热解 室内 进料装置 热解产物 物料存储 一体化 可循环 热电偶 温控仪 冷凝 残碳 产率 出口 破碎 送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干燥粉碎热解一体化的产油装置,包括进料存储装置、炉腔、热解室、粉碎器、冷凝装置和通风管道,炉腔内设置有热解室,进料装置设置在热解室上方,粉碎器设置在热解室内,冷凝装置入口与热解室出口相连,冷凝装置出口与通风管道相连。原料进入热解室后通过热解室中的粉碎器进行破碎和搅拌,热解室中的热电偶通过温控仪调节热解室内的温度。热解产物从热解室出口通过管道进入冷凝装置,收集冷凝后的生物油,残碳在热解室底部收集。不可冷凝气体通过通风管道送入物料存储装置,利用其余热对进料存储装置中的生物质进行干燥。本发明有利于生物质热解充分,提高生物油的产率15%左右,热量可循环利用,降低大气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回收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生物质为原料,高产率、高效率、能量循环利用的热解产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生物质可再生,分布广,储量大,从碳的生命周期来看,生物质污染性很低。生物质经热解后产生的生物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
生物质热解技术是在无氧条件或者少量供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提供适中热解温度使其分解为固体残碳、液体生物油及可燃气体的过程。其中生物质热解得到的生物油呈棕黑色,热值在20MJ/Kg左右,可以作为燃料直接使用,由于生物质资源量非常庞大,其热解产油量将会达到非常可期的数值,生物质热解技术可以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效应与环境污染,且生物质原料不会像石油一样枯竭,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固定床热解台是生物质热解产油的常用装置之一,其热解一般要先经过预处理,其中包括对生物质的干燥和粉碎,干燥是为了降低含水率对热解产油的影响,粉碎是为了降低生物质粒径使热解更充分。在热解前调整好需要的具体温度,温度达到后将生物质原料送进热解室,经过一段时间产出固体残碳,液体生物油,及可燃气体。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热解装置本身操作方便,只需控制温度并把控好时间即可,但预处理过程较为麻烦,因生物质本身体积较大,造成每次干燥与粉碎的数量有限,若将其全部预处理,远远比热解所需的时间要多。当热解室温度达到指定温度,需要进料时,由于热解室进口狭窄,从热解室涌向物料进口处的高温湿气会使粉碎后的生物质粘连在进口管中,对产油率的计算造成很大误差且热解出口产生的气体往往未经利用直接排除大气。作为常用的热解产油装置之一,如何提高其产油率、减少能量损失及减少琐碎的预处理步骤成为完善固定床热解装置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床热解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粉碎热解一体化的产油装置,克服现有生物质热裂解的各种工艺技术中预处理过程琐碎,进料不完全,能量损失高及热解不彻底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干燥粉碎热解一体化的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存储装置、炉腔、热解室、粉碎器、冷凝装置和通风管道,
所述炉腔内设置有热解室,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热解室上方,所述粉碎器设置在热解室内,所述冷凝装置入口与热解室出口相连,所述冷凝装置出口与通风管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道其末端连接进料存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存储装置内部分为三层空间,由单层铁板隔开,通过阀门控制铁板的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热解室与进料存储装置之间由双层铁板隔开,通过阀门控制双层铁板的闭合;所述双层铁板中间夹有石棉保温层。
进一步地,热解室中含有热电偶,热电偶与温控仪连接,所述温控仪根据热电偶测得的温度控制炉腔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偶还与双层铁板的阀门相连。
进一步地,冷凝装置与进料存储装置之间的通风管道上设置通风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3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