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4539.4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聂中文;于永志;孙向东;王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66 | 分类号: | G01N2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胡玉章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气管道 露点 在线 实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方法,包括:关闭所有阀门;启动烃露点分析仪;设置调压阀的出口压力值;打开第一截止阀;依次打开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二单向阀和第四截止阀;缓慢打开第二截止阀,取样探头从输气管道取出样气并进入烃露点分析仪中;调节第二流量控制阀的流量值,将流量控制在所述烃露点分析仪的要求范围内;打开并调节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流量值,将流量控制为第二流量控制阀所在管路流量的2~3倍;流量稳定2分钟后,烃露点分析仪开始正常工作,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站控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实现输气管道烃露点的在线实时检测,提高输气管道烃露点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输送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导致天然气烃露点的变化,当超过临界点时就会析出液态烃,造成管道、压缩机等设备的腐蚀损坏。因此,对天然气烃露点的实时监测尤为重要。以往管道天然气的烃露点监测一般从管道取样气后进站内的实验室进行离线检测,对于高压管道的取样操作而言,对于人的要求较高,操作风险不可避免,而且该方法存在人员负荷较大、过程复杂、耗时较长、实时性不够等问题,最终导致输气管道贸易交接的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方法,可实现输气管道烃露点的在线实时检测,提高输气管道烃露点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关闭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装置中的所有阀门;
步骤2,启动烃露点分析仪,并设置所述烃露点分析仪的输出结果类型;
步骤3,设置样气管路上调压阀的出口压力值;
步骤4,打开样气管路上的第一截止阀;
步骤5,依次打开出气管路上的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二单向阀和第四截止阀;
步骤6,缓慢打开样气管路上的第二截止阀,取样探头从输气管道取出样气并进入所述烃露点分析仪中;
步骤7,调节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流量值,将流量控制在所述烃露点分析仪的要求范围内;
步骤8,打开旁路管路上的第一流量控制阀,并调节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流量值,将流量控制为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在管路流量的2~3倍;
步骤9,流量稳定2分钟后,所述烃露点分析仪开始正常工作,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站控系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步骤9之后还包括:检测结束后,依次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调压阀和所述烃露点分析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待所述出气管路中的残余气体排出至安全区后,依次关闭所述第四截止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步骤9之后还包括:检测结束后,打开所述旁路管路上的第一单向阀,待样气管路中的残余气体从所述旁路管路中排出至安全区后,依次关闭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样气管路中的残余气体排出过程中,打开旁路支路上的第三截止阀,残余气体从所述旁路支路排出至安全区后,依次关闭所述第三截止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当所述旁路管路上的第一流量控制阀出现故障时,关闭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打开旁路支路上的第三截止阀,残余气体从所述旁路支路排出至安全区后,依次关闭所述第三截止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步骤6中,所述取样探头取出的样气通过样气管路上的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所述烃露点分析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4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