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提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接触设备和电能提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4555.3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6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A·库福;H·图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提供 装置 及其 运行 方法 接触 设备 电能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能量提供装置(3),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10),该电触点为了实现在能量提供装置(3)与机动车(1)之间的电能传输而能与机动车(1)的对应触点(14)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触点(10)被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3)的基体(9)上。在此提出,电触点(10)环形环绕地、以围绕基体(9)的方式形成在基体(9)的柱形接触区域(12)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1)的能量提供装置(3)的方法、用于机动车(1)的接触设备(4)以及用于机动车(1)的电能提供系统(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能量提供装置,该能量提供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该至少一个电触点为了实现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的电能传输而能与机动车的对应触点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触点被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的基体上。本发明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的能量提供装置的方法、用于机动车的接触设备以及用于机动车的电能提供系统。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例如已知文献WO 2009/070334 A1,其描述用于给机动车电池充电的充电站。此外文献WO 2017/054858 A1示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充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相比于已知的能量提供装置具有优点,特别是可简单操纵且还能可靠地建立与机动车的电接触。
所述目的按照本发明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能量提供装置实现。在此提出,电触点环形环绕地、以围绕基体的方式形成在基体的柱形接触区域上。
能量提供装置用于给机动车供给电能,例如用于给机动车的电蓄能器充电。能量提供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优选然而具有多个电触点。对此以下仅仅谈及电触点,因此实施方案总是能分别可选择地转用于多个触点、特别是多个触点中的所有触点。
电触点可以与机动车的电对应触点电连接。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之后随后可以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传输电能,亦即从能量提供装置传输给机动车,或反之亦然。电触点被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的基体上。基体相比于电触点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从而基体是绝缘体,电触点位于该基体上。
为了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可靠地接触或可靠地建立电连接,电触点被环绕地布置在基体上,亦即在基体的接触区域上。接触区域是柱形的、优选柱形的。在两种情况下,优选存在直线或垂直的柱形接触区域,在其中接触区域的纵中轴线与接触区域的端侧垂直相交。特别优选地,整个基体被设计为柱形的、特别是柱形的,从而接触区域作为柱形基体的部分存在。
触点环绕地形成在接触区域上,亦即这样设计,使得触点沿周向方向关于接触区域的纵向中轴线完全围绕接触区域或基体。电触点就此来说是环形的。电触点的环形环绕的设计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独立于机动车的位置总是可以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可靠地建立电连接,这是因为电触点可从每个方向达到。
能量提供装置或至少基体优选被这样布置,使得能量提供装置或基体被机动车驶过。那么基体具有如下高度,该高度小于机动车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能量提供装置或基体被布置在地面上。为了建立电连接,基体从地面向上突出,亦即这样突出于地面,使得电触点布置在地面上方。
机动车现在可以借助于接触设备——其具有对应触点——建立电连接,其方法是,使对应触点与电触点贴靠连接。由此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从而接下来能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传输电能。优选地在传输电能之前设定,将机动车的对应触点固定在触点上,例如通过适合的保持件,该保持件将对应触点关于基体且因此关于电触点固定。例如该保持件由基体自身形成。
所述能量提供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即机动车仅需停靠在能量提供装置的区域中,特别是在基体上方。在此,准确的定向不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基于触点的环形环绕的设计方案能实现借助于机动车的接触设备可靠地建立电连接。例如为此对应触点被关于机动车可摆动地支承,从而对应触点通过围绕转动轴线的摆动或转动可处于与触点的贴靠连接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4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