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5213.3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国;杨亮;唐海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01N33/68;G01N33/574;C12N5/09;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具体提出了含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作为肝癌标志物的用途。发明人通过q‑PCR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惊喜地发现,相对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带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而不含Exon4b外显子的Opa1异形体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含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可作为肝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 发明涉及含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作为肝癌标志物的用途、试剂盒、试剂在制备试剂盒中的用途、肝癌细胞模型、肝癌动物模型以及诊断肝癌或判断肝癌患者预后效果的系统。
背景技术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五种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肝癌患者 未经治疗,5年生存率不到10%,然而“小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70%。并且, 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往往被人忽视,到出现临床症状时,已到中晚期,此时往往已经丧 失了手术机会,这使得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变得格外重要。在早期筛查中,肿瘤标记物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肿瘤标记物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筛选并鉴定出新的 特异的肝癌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因而,现阶段找到一种新的特异的肝癌的分子标志物,对于肝癌的前期筛查和诊断, 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人的OPA1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Christiane Alexander et al.,2000),由28个外显子组 成,其产物OPA1(参考前述文献《Christiane Alexander et al.,2000》中的图1-2)是一种核 编码的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是线粒体网络结构的组分之一,具有类似动力学相关的GTP 酶活性。在人体细胞中,OPA1基因转录后经过复杂的选择性剪接形成8种转录本(Delettre et al.,2001),进而翻译成8种OPA1异形体蛋白(OPA 1iso-1、2、3、4、5、6、7、8)。这8 种蛋白的区别主要在于其mRNA区段外显子4、4b、5b的选择性剪接(参考下述文献《Ste′phane Duvezin-Caubet et al.,2007》中的图1-32)(Ste′phane Duvezin-Caubet etal.,2007)。
发明人通过q-PCR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惊喜地发现,相对 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带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而不含Exon4b外显子的Opa1异形体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带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 可作为肝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为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含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作为肝癌 标志物的用途。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OPA1基因转录后经过复杂的选择性剪接形成8种转录本(Delettre et al.,2001),进而翻译成8种OPA1异形体蛋白(OPA 1iso-1、2、3、4、5、6、7、8)。这8种蛋白的区别主要在于其mRNA区段外显子4、4b、5b的选择性剪接。 本发明中的“含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指的是包含外显子4b的mRNA翻译形成的 异形体蛋白。在一些实施例中,含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包括选自Opal iso 3、Opal iso 5、Opaliso 6、Opal iso 8蛋白的至少之一。发明人在实验中惊喜地发现,相对于癌旁组 织,肝癌组织中带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而不含Exon4b外显子 的Opa1异形体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带有Exon4b的Opa1异形体蛋白可作为 肝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5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