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6225.8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9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友宏;康世杰;李强;郭威;邓孙华;赵帅;刘召;杨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241;E21B43/2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页岩 生产井 加热 烃类化合物 加热井 井下 二氧化碳 超临界二氧化碳 井下加热器 油页岩层 原位提取 井内 裂解 油水气分离系统 高温流体介质 油水气混合物 油页岩开采 能量损失 有机质 超临界 干酪根 小分子 管柱 排出 压裂 钻进 保温 抽水 沥青 下放 地下 | ||
1.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圈定的油页岩开采区域内,至少钻进一口加热井和至少一口生产井;
b.对加热井和生产井之间的油页岩层进行压裂,提高油页岩层渗透率和连通性;
c.对井内抽水,将井下加热器和封隔器下放至油页岩层,安装防喷器;
d.通过加热井持续向井内注入一定压力的常温二氧化碳,通过生产井排出井内和油页岩层中的空气,排出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罐,将二氧化碳吸收后排放空气;
e.将生产井井口封闭,通过加热井注入二氧化碳,当达到预定压力后,封闭加热井井口;
f.通过井下加热器加热注入的二氧化碳,使其达到超临界环境,并保温一定时间;
g.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油页岩中的干酪根裂解成小分子沥青并从油页岩基质中脱离;
h.二氧化碳、油页岩油和油页岩气混合物经生产井提升到地面,经油水气分离系统分离后获得烃类化合物;
i.经油水气分离系统分离后的气体再次注入地下,用于下一个井区的加热或者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罐吸收二氧化碳后获得有机小分子气体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加热井平面分布包括但不局限于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生产井优选在加热井中间,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位于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的任一顶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油页岩层压裂时,注入一定量的支撑剂,减少压裂后裂隙的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注入的二氧化碳压力为0.5-1MPa;井内空气完全排出的标志是生产井排出的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罐后,氢氧化钠溶液液面无明显气泡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所述的加热温度为300-500℃,压力为8-12MPa,保持温度和压力6-2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述步骤h中,所述的烃类化合物为脂肪烃、脂环烃、芳香烃或杂原子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所述的有机小分子气体产物为C1-C6烷烃、C2-C6的烯烃、硫化氢或氢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62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混相压力油藏实现二氧化碳混相驱方法
- 下一篇:一种恒流配水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