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放射性包容的研究堆密封厂房及封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6330.1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9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袁履正;邢公平;荣峰;石永康;张文惠;金华晋;柯国土;罗椿英;李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F7/005 | 分类号: | G21F7/005;G21F7/01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宇园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厂房 放射性 密封措施 密封功能 包容 压缩空气总管 防泄漏阀门 过滤器 电动遥控 人员出入 通风系统 下水管道 吊装孔 对设备 贯穿件 内墙面 除碘 风管 风门 核岛 缓冲 双道 涂覆 研究 电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堆密封厂房的放射性封闷方法及具备放射性包容的研究堆密封厂房。其中封闷方法包括,在密封厂房内墙面涂覆核岛漆,将进出密封厂房的电缆通过具有密封功能的贯穿件;进出密封厂房的风管设置具有密封功能的双道风门,在工艺下水管道和压缩空气总管上设置电动遥控防泄漏阀门;设置缓冲过渡间以供人员出入,此过渡间采取密封措施;对设备吊装孔采取密封措施;事故通风系统中设置除碘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辐射安全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具备放射性包容的核反应堆密封厂房以及封闷方法。
背景技术
放射性包容是核反应堆三大基本安全功能之一,当发生堆芯熔化或燃料元件破损等放射性释放严重事故时,放射性物质的包容尤为关键,它是周边环境和公众免受影响的重要环节。对于核电站,采用在核反应堆外加设安全壳来实现最终的放射性包容要求。对于通常的研究堆,由于其温度、压力和堆芯放射性总量等与核电站相比均低得多,因此从建堆经济性考虑一般不设安全壳。研究堆为了实现多用途目标,一般都适当提升其额定功率,尤其又位于核心城市时,对其安全性能要求更高。为了实现假想放射性释放的严重事故下,无需实施厂外公众应急撤离的目标,将反应堆厂房设计为密封厂房,并在发生假想放射性释放严重事故工况下,关闭正常通风系统,将放射性物质封闷在密封厂房内随后有控制地逐渐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包容模式,这是一种确保环境和公众安全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放射性包容的研究堆密封厂房以及一种研究堆密封厂房的放射性封闷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研究堆密封厂房的放射性封闷方法,包括,在密封厂房内墙面涂覆核岛漆,将进出密封厂房的电缆通过具有密封功能的贯穿件;在进出密封厂房的风管设置具有密封功能的双道风门,在工艺下水管道和压缩空气总管上设置电动遥控防泄漏阀门;设置缓冲过渡间以供人员出入,此过渡间采取密封措施;对设备吊装孔采取密封措施;在事故通风系统中设置除碘过滤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当发生堆芯熔化或燃料元件破损等放射性释放严重事故时,控制工艺下水管道和压缩空气总管上设置的电动遥控防泄漏阀门关闭,控制所述双道阀门关闭,控制正常通风系统关闭。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封闷方法还包括:当厂房内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开启事故通风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备放射性包容的研究堆密封厂房,其中:所述密封厂房内墙面涂有核岛漆;在电缆进出密封厂房均通过有密封功能的贯穿件。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进出密封厂房的风管,所述风管设置为具有密封功能的双道风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工艺下水管道和压缩空气总管,工艺下水管道和压缩空气总管上均设置电动遥控防泄漏阀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设备吊装孔和供人员出入的缓冲过渡间,该设备吊装孔和缓冲过渡间均采取密封措施。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正常通风系统,配置为在反应堆正常工作时开启,在发生事故时关闭。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事故通风系统,配置为在反应堆正常工作时关闭,以在发生事故时内部压力大于设置压力时开通。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事故通风系统中设置有除碘过滤器。
通过在密封厂房的内墙面涂覆核岛漆,以及在将进出密封厂房的电缆通过具有密封功能的贯穿件,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排放且降低放射性物质通过电缆与厂房间的缝隙泄漏;
通过在进出密封厂房的风管设置具有密封功能的双道风门,可以尽可能减少泄漏;在工艺下水管道和压缩空气总管设置电动遥控防泄漏阀门,在发生堆芯熔化或燃料元件破损等放射性释放严重事故时,可以控制这些风门和阀门关闭,以将厂房与外界隔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6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辐照环境下的三维运动装置
- 下一篇:过滤放射性浆液的输送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