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纺保形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9624.X | 申请日: | 201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4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1H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须条 下胶辊 包芯纱 上胶辊 纯纺 前牵伸区 生产装置 牵伸区 保形 粗纱 牵伸 喂入 转动 传动电机 后下罗拉 加压组件 连接齿轮 连接组件 前下罗拉 后罗拉 胶辊组 下罗拉 中胶辊 轴安装 加捻 罗拉 捻度 加压 生产 输出 | ||
1.一种纯纺保形包芯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所述牵伸系统包括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所述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罗拉轴,所述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固定紧套有罗拉套,罗拉套和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罗拉套与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通过第一皮带共同由传动电机带动转动,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第一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前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后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分别通过第二齿轮组与前车台面、后车台面的中下罗拉的罗拉轴的左端传动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在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其特征在于:前下罗拉上分别设置有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包括下胶辊、中胶辊、上胶辊,下胶辊、中胶辊、上胶辊包括胶辊轴,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独立、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独立、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独立,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独立、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独立、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独立,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中胶辊、下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紧套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胶辊套通过轴承与所在的胶辊轴连接,胶辊套可绕着所在的胶辊轴自由转动,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嵌入抓、前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的右端分别通过第一左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左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左前加压连接组件与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之间连接,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的左端分别通过第一右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右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右前加压连接组件与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之间连接,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右端分别通过第二左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左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左前加压连接组件与该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的左端之间连接,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左端分别通过第二右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右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右前加压连接组件与该锭位的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的左端之间连接,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组、中上胶辊组、前上胶辊组的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纺保形包芯纱生产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加压组件下压过程中直接分别对每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下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轴、中下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轴、前下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轴产生下压的压力,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与后下罗拉的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与中下罗拉的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组的后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轴、中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轴、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轴的下压压力分别通过第一左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左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左前加压连接组件传递给锭位组内的左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通过第一右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右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一右前加压连接组件传递给锭位组内的右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继而使得每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与后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与中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与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的下压压力分别通过第二左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左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左前加压连接组件传递给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轴的下压压力分别通过第二右后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右中加压连接组件、第二右前加压连接组件传递给锭位组内的右侧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轴,继而使得每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套与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套与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套与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此时,传动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每个锭位的前下罗拉的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每个锭位的中下罗拉的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从而在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组成的前下牵伸对和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组成的中下牵伸对之间形成前下牵伸区,且前下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齿轮组的齿数比,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通过第二齿轮组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继而直接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轴一体化连接的每个锭位的后下罗拉的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后下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从而在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组成的中下牵伸对和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组成的后下牵伸对之间形成后下牵伸区,且后下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齿轮组的齿数比,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且中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且上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与下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且中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与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且上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与下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在由前上胶辊组的中胶辊和前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组成的前上牵伸对和由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和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组成的中上牵伸对之间形成前上牵伸区,且前上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前下上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齿轮组的齿数比,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且中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与后下罗拉的罗拉套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套同步转动,且上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与下胶辊的胶辊套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在由中上胶辊组的中胶辊和中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组成的中上牵伸对和由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和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组成的后上牵伸对之间形成后上牵伸区,且后上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后下上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二齿轮组的齿数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分别经三喇叭口装置的下左喇叭口和下右喇叭口以一定的间距经后下罗拉的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组的下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牵伸系统,第三粗纱经三喇叭口装置的上中喇叭口经后上胶辊组的中胶辊的胶辊套和后上胶辊组的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牵伸系统,其中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为完全相同的粗纱,第三粗纱与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内的纤维材料完全相同,且第三粗纱的线密度小于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捻系数大于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在牵伸系统内分别依次受到后下牵伸区、前下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制得完全相同的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喂入的第三粗纱在牵伸系统内分别依次受到后上牵伸区、前上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制得第三须条,且第三须条位于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中间部位的正上方,由于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在在牵伸系统内依次受到由光滑的罗拉套转动主动带动橡胶的胶辊套转动形成的后下牵伸区和前下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后下牵伸对、中下牵伸对、前下牵伸对对牵伸过程中对内部的纤维产生的摩擦力场作用相对较弱,从而使得喂入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在牵伸过程中的解捻作用较强,从而使得输出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的结构相对松散,同时,由于喂入的第三粗纱在牵伸系统内依次受到由橡胶的胶辊套转动带动橡胶的胶辊套转动形成的后上牵伸区和前上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后上牵伸对、中上牵伸对、前上牵伸对对牵伸过程中对内部的纤维产生的摩擦力场作用相对较强,从而使得喂入的第三粗纱在牵伸过程中的解捻作用较弱,从而使得输出第三须条的结构相对紧密,且由于后下牵伸区与后上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前下牵伸区与前上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从而使得第三须条的线密度小于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的线密度,输出后的第一须条、第二须条、第三须条受到加捻捻度的综合作用制得纯纺保形包芯纱,此过程中,由于第三须条的输出方向与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加捻捻度的方向保持一致,从而使得传递上来的一部分的加捻捻度继续沿着第三须条的方向向上传递,从而使得第三须条在加捻捻度沿着第三须条传递上来的子捻度的作用下加捻得到第三子纱,同时由于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的输出方向与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加捻捻度的方向不一致,从而使得加捻捻度还未来得及沿着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的输出方向传递即实现了将第一须条、第二须条、第三子纱汇合加捻成纯纺保形包芯纱,此过程中,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从左右两侧对第三子纱形成包裹作用,同时在包裹过程中,第一须条、第二须条各自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自身进行加捻或者两者相互之间进行加捻,从而使得第一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在须条内的内外转移作用、第二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在须条内的内外转移作用、第一须条和第二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在两者之间的相互内外转移作用,从而使得所纺制的纯纺纱最终形成内部具有相对紧实结构的芯、外部具有相对松散结构的包裹层的整体结构,从而实现纯纺包芯纱的高保形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96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