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束分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9907.4 | 申请日: | 201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达;陈坚美;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智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10 | 分类号: | G02B27/10;G02B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束 分离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棱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束分离系统,包括目镜观察系统、第一半五棱镜、光电转换装置、第二半五棱镜、支光路镜头组、显示装置、物镜组和屋脊棱镜,所述目镜观察系统的右侧放置有第一半五棱镜,所述第一半五棱镜的底部粘接有第二半五棱镜,所述光电转换装置位于第二半五棱镜的下方,所述屋脊棱镜位于第一半五棱镜的右上方。该光束分离系统,实现了将一路光分为2路及以上的目的,可实现三路光同轴,即将同轴的光分出,或额外的光补充进主光路,现有市面上的光路分束系统都是专门定制一颗棱镜成本高昂,通用性及加工组装难度大,我们的设计仅增加一颗半五棱镜,即可实现光路的分光,结构简单,加工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棱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束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棱镜是透明材料(如玻璃和水晶等)做成的多面体,在光学仪器中应用很广,棱镜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若干种,例如,在光谱仪器中把复合光分解为光谱的“色散棱镜”,较常用的是等边三棱镜,在潜望镜、双目望远镜等仪器中改变光的进行方向,从而调整其成像位置的称“全反射棱镜”,一般都采用直角棱镜。
根据中国发明CN 205749884 U中公布的一种分光棱镜组件及分光系统,该分光系统首先其只能将一路光分为两路,无法实现第三路光的合并或分离而且其补偿棱镜是一颗定制棱镜,定制棱镜会导致加工制造的成本变高,专门定制一颗棱镜来与施密特-别汉棱镜系统配套使用来实现光束的合并(分离),这样的系统结构从成本和加工工艺上要求相对较高,加工也需要专门的工装夹具,故而提出一种光束分离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束分离系统,具备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可分多路光束的一种分束系统的优点,解决了定制棱镜会导致加工制造的成本变高,专门定制一颗棱镜来与施密特-别汉棱镜系统(保罗棱镜系统,阿贝棱镜系统等)配套使用来实现光束的合并(分离),这样的系统结构从成本和加工工艺上要求相对较高,加工也需要专门的工装夹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可分多路光束的一种分束系统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束分离系统,包括目镜观察系统、第一半五棱镜、光电转换装置、第二半五棱镜、支光路镜头组、显示装置、物镜组和屋脊棱镜,所述目镜观察系统的右侧放置有第一半五棱镜,所述第一半五棱镜的底部粘接有第二半五棱镜,所述光电转换装置位于第二半五棱镜的下方,所述屋脊棱镜位于第一半五棱镜的右上方,所述物镜组位于屋脊棱镜的右侧,所述支光路镜头组位于第二半五棱镜的右侧,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支光路镜头组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五棱镜角度与第二半五棱镜角度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半五棱镜与第二半五棱镜相互粘合且相对面平行,即所述第二半五棱镜的右侧面与第一半五棱镜的左侧面平行,所述第一半五棱镜的顶侧面与第二半五棱镜的底侧面平行,所述第一半五棱镜的底侧面与第二半五棱镜的顶侧面粘合。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束分离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光束分离系统,传统方式需定制棱镜来与施密特-别汉棱镜系统(保罗棱镜系统,阿贝棱镜系统等)配套,此系统为使用两颗大小相等或不等但角度相同的半五棱镜粘合使用,成本低廉,加工及组装方便,粘合面搭配不同的镀膜可以轻易实现不同波段光路的分束(合并),本装置的工作方式,把第一半五棱镜和第二半五棱镜两枚半五棱镜粘合,通过对粘合面的镀膜后可实现针对不同波段的光反射、透过率的不同来实现分光,以实现将一路光分为2路及以上的目的,可实现三路光同轴,即将同轴的光分出,或额外的光补充进主光路,现有市面上的光路分束系统都是专门定制一颗棱镜成本高昂,通用性及加工组装难度大,我们的设计仅增加一颗半五棱镜,即可实现光路的分光,结构简单,加工低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智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智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9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