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1989.6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4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男;毛丽君;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志男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25/0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刘东亮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组合物 偏头痛 治疗 甘草 制备 肝肾毒性 协同效应 薄荷 茯苓 白附子 牛蒡子 丝瓜根 治愈率 白芷 配伍 平肝 应用 | ||
甘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白附子、广玉兰、牛蒡子、薄荷、茯苓、丝瓜根、白芷、甘草,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此种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具有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本发明的组方讲究君臣佐使相互配伍,组方合理,能有效提高药物之间的协同效应,平肝降阳、辟秽醒神,且无明显肝肾毒性,可广泛应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它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同时,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平肝降阳、辟秽醒神、可广泛应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平肝降阳、辟秽醒神、可广泛应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份为白附子、广玉兰、牛蒡子、薄荷、茯苓、丝瓜根、白芷、甘草;
进一步地,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为白附子20-30份、广玉兰20-30份、牛蒡子10-20份、薄荷10-20份、茯苓5-10份、丝瓜根5-10份、白芷1-5份、甘草1-5份;
进一步地,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为白附子23-30份、广玉兰23-30份、牛蒡子14-18份、薄荷12-14份、茯苓5-8份、丝瓜根5-8份、白芷2-4份、甘草2-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片剂或粉剂;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上所述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时,步骤包括:
将各原料药粉碎后混合均匀并加入原料药混合物质量10-20倍的水浸泡1-2小时、煎煮2-3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后,继续煎煮至汤汁粘稠即为产品;
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粉剂时,步骤包括:
将各原料药粉碎后混合均匀并加入原料药混合物质量10-20倍的水浸泡1-2小时、煎煮2-3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后,大火收干、将得到的固体粉碎即为产品。
白附子,味辛,性温,归肝、肾经,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广玉兰,味辛、性温,归胃、肺、肝经,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脘腹胀痛;呕吐腹泻;高血压;偏头痛。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
丝瓜根,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偏头痛,腰痛,痹证,乳腺炎,鼻炎,鼻窦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薄荷,味甘、性寒,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志男,未经郭志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1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鼻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